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马家塬墓地自2006年发掘以来.出土了一批非常重要的文物,给考古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带来了新的任务。同时,也解决了考古学中的一些问题:如金、银、铜花饰及三角形、方形镂空花饰、错金银铁片饰件、陶珠、釉陶珠等,基本明确了这些。饰件与装饰的部位。笔者有幸参加发掘,现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有不妥之处,望专家及同仁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2.
向北  王可 《旅游》2003,(7):47-48
重庆,沙坪坝区,沙中步行街尽头,是沙坪坝公园。不大的公园,靠墙一侧是条长廊。经常有些老人凑在那里打麻将。过了长廊,沿环湖小路再走几步,左面一道高墙围起一个小园,墙上开了个门,门旁墙上写着:重庆文革武斗墓地。  相似文献   
63.
64.
<正>为配合陇海铁路宝兰复线陕西宝鸡段工程,2001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先后两次发掘了宝鸡建河墓地,取得了重要收获。其中秦墓的发掘,是目前为止在陕西境内最西端、甘肃境内最东端的渭河北岸有关秦人踪迹的重要发现,为今后寻找秦人自西向东逐渐迁徙的足迹,乃至对秦文化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翔实的第一手科学资料。  相似文献   
65.
赵昊 《文博》2010,(5):9-14
墓向是社会丧葬观念的重要标志,往往被视作基地研究中的重要考察因素。通过对少陵原西周墓地的梳理,发现在该基地中大量存在一种墓向的"同轴对立"现象。这一现象的形成,应当与一定的丧葬习俗和特定的人类行为有关。同时,通过对墓向"同轴对立"现象的分析,可以扩展我们西周时期墓地研究的维度,并对已有的一些发现和认识产生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66.
磴口县纳林套海汉墓人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林套海汉墓群位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磴口县纳林套海农场二分厂的东部和东南部,墓群西北距包尔陶勒盖古城约11公里.墓地地处丘状沙漠地带,除墓地保护区外,周围已经开辟为耕地,墓地较周围地区高.  相似文献   
67.
2007年5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兴和-托县运煤重载高速公路凉城段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得知在距工地不远的草号沟村南坡地之上有大量古代墓葬被盗掘,遂在工作之余前往调查,发现该墓地已被盗掘殆尽,破坏严重.墓地所在的缓坡之上随处可见盗坑,地表散落有少量被打碎的陶器,而多数青铜器已经由村民经文物贩子之手流入文物市场.其后在凉城县文化局和公安局配合下,从当地居民手中追缴回部分陶罐、陶器标本及少量的青铜饰件、骨珠等.现将本次调查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8.
本发掘报告较为系统地介绍了2001年下半年度三峡库区青龙嘴墓地的发掘情况。本次发掘的主要是东汉到南朝时期的砖室墓和土坑墓,共22座,出土各种文物近400件,器物种类比较齐全,类型丰富,为研究长江流域同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提供了一批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南北方文化的交流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9.
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9年,在内蒙古和林格尔县新店子墓地发掘墓葬56座,出土大批铜、石、陶、骨、金器等。墓葬形制可分竖穴土坑、洞室、偏洞室三种,绝大多数存在殉牲现象。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此墓地与岱海、鄂尔多斯地区的同时期考古遗存既有共性,又有一定区别。墓地居民可能从事一种较为发达的游牧经济。  相似文献   
70.
李举纲  袁明 《文博》2009,(4):93-96
“打破”是考古发掘中常用的术语,多指晚期遗迹对早期遗迹的部分破坏。在古代墓葬群的发掘过程中,打破关系极为常见,这种墓葬关系不仅仅能说明时代的早晚关系,往往还会带来一些意外的惊喜,因为这种打破还可能使早期墓葬躲过盗墓者的黑手,反而保住了随葬品。下面讲述的就是笔者亲身经历的一次考古发掘中因墓葬打破引出的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