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9篇
  免费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治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治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
陈洪 《文博》2012,(5):18-27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近年新出资料,对秦墓出土青铜器展开类型学、年代学讨论。秦人青铜器可分"本土型"、"外来型"两大不同类型,然而两者在战国早期后段以及战国中期曾长期共存,"本土型"青铜礼器始终是大型实用器和小型明器并存。本研究可填补春秋早期编年空白,理清战国时期秦人青铜器的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93.
越文化青铜乐器有铙、甬钟、纽钟、镈钟、句鑃、铎、鼓等,除铙、部分甬钟的年代可拟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外,其他皆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可分属于越建国前、越国两大时期。越建国前的乐器中,南方风格的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在越国时期的乐器中,出现了成组的中原风格的编甬钟、纽钟等,说明越国的上层贵族已华夏化。  相似文献   
94.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锡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簋、敦、盘、■、浴缶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墓主人可能是应国王室贵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95.
徐晔  子今 《中华遗产》2012,(3):20-21,24-39
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1976年某天,考古铲下,从未被扰动过的泥土扬起又落定,一只青铜炊器——鬲,张着朝天的饕餮大口,悄然出世。它属于西周时代一个叫“微”的家族。小物高1717厘米,方口、方腹,足间写实地铸成一间封闭的房形屋,这个“房间”为点燃炭火而布设,功能等同于灶。铜屋正面有一门。  相似文献   
96.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急需修复。为此,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用传统修复方法对碎片进行编号、查找拼对、拼接、补缺、篆刻纹饰、打底、作色做旧,并做了临时的框架,在短时间内修复。从修复的结果看,本次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修复思路和方法可给同类器物的修复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7.
院文清 《收藏家》2012,(6):35-42
湖北以"鄂"为其简称,其历史相当的悠久。"鄂"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作"噩"。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湖北随州,先后发现了几批数十件西周早期青铜器,最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青铜礼器上刻有"噩侯"等铭文。  相似文献   
98.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99.
文章结合许灵公墓出土编钟,探讨了许灵公墓编钟音乐文化深受中原音乐文化与楚音乐文化影响而具有二者兼容特征的音乐文化现象,指出此套青铜编钟是南北文化交融积淀的具体体现,对研究我国先秦编钟与其所涵盖的礼乐文化因素,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也为今后开展对春秋时期青铜编钟文化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0.
施俊 《文物春秋》2013,(4):15-19,71
笄、簪、钗均是管束头发的饰品,有安发、固冠的作用,属于男女通用的饰物,可统称为玉簪饰.簪原为“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中就已经出现了陶笄、骨笄、玉笄首,商周时期出现了玉笄,春秋时期改称为玉簪,约在西汉晚期出现玉发钗.本文对各历史时期的玉簪饰进行研究探讨,从中可看出古代玉簪饰的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