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01.
新干青铜器群中有一件独一无二的半人半神的青铜造像———双面神人头像,作为一种艺术现象,其奇特诡谲的造型,体现了上古时期赣鄱流域先民的“艺术意志”,是他们的“世界感”在青铜艺术活动中得到外在显现。本文试图借助艺术象征和神话象征,对一神异超然的青铜艺术品进行阐释,并以此探寻殷商时期赣鄱流域先民艺术创造的动机、心理状态和社会文化背景。一双面神人头像为中空的扁平形双面人首造型,额部宽、颔部窄、呈倒置的等腰梯形,两面均有内空的圆突目,竖耳上尖,肥鼻,有双孔,高颧,张口,两侧口角上翘,露齿,上四下八,除下犬齿外卷似獠牙外,余…  相似文献   
502.
李学勤 《文博》2002,(6):26-27
韩国东义大学博物馆从1990年11月起,在庆尚南道金海市良洞里的伽倻古墓群进行发掘。其第三次发掘系由1993年9月开始,至1994年1月结束,所掘332号土圹木椁墓,属于公元3世纪前半叶,却出有一件有铭文的西汉青铜鼎。当时有韩国学者把鼎铭照片电传给我看,汉城的《东亚日报》也作了报道。据此我写了一篇小文,  相似文献   
503.
2000年7月30日,宜昌县龙泉镇峡木岭村村民傅先钧、严孝林在该村取土时拾得青铜剑、矛各2件。宜昌市、县文化局闻讯及时赶到现场,两村民主动将妥善保管的4件文物上交文物部门。经鉴定,此4件兵器为东周时期遗物。其中剑为东周楚国兵器,矛为春秋时期巴人遗物。剑2件。其一,剑首有两道圆箍。全长55、宽3.5厘米,重700克(封三,4)。其二,剑身呈柳叶形,两刃锋利,保存完好。全长58.6、宽4.5厘米,重850克。矛2件。双骰式,两件形制相同。矛上饰动物纹。通长15厘米(封三,3)。这种双骰式矛在三峡一带…  相似文献   
504.
张敏 《东南文化》2002,(6):46-53
坐落在绿荫之中的南京博物院艺术陈列馆,富丽堂皇。端庄典雅的大厅内弥漫着浓郁的艺术气息,仿佛使人置身于一座高雅而又纯洁的艺术殿堂。  相似文献   
505.
江西永修发现商代青铜铙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2年4月8日,永修县燕坊乡四联村的砖瓦窑场村民土时,发现两件青铜铙(图见封面、封二),他们当即报告了有关部门。接到报告后,省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县化馆物管理所对现场进行了清理发掘,随后在发掘点周边进行了小规模物普查。  相似文献   
506.
范勇 《四川文物》2007,(4):60-69
云南青铜文化时代,从商末周初以迄西汉,历时约千年。由于边疆地理位置的限制,云南青铜文化的发展较之中原青铜文化,相对滞后。其间,也经历了初创期、繁荣期、鼎盛期,形成了年代早晚渊源有序,区系类型自成一体的体系。其多姿多彩的青铜器类,独特的青铜文化面貌,既充分展现了其青铜文化的地域性,又折射出其文化来源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507.
《东周时期岭南地区青铜礼器的价值和意义》一文考证论述了出土于两广地区(广西、广东)青铜时代晚期大型墓葬的器皿、甬钟等青铜礼器。这些器物,绘出了各种青铜工艺制作的绚丽彩图,它们包括:1.黄河流域周代列国与长江流域尤其是楚国的青铜器物;2.与周室有联系的颇具地方青铜文化特征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诸国的青铜器物;3.东南亚地区青铜时代的器物;4.岭南当地青铜铸造作坊的器物。对出土于广西恭城秧家,广东肇庆松山大墓的一些青铜器物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并查阅核对了它们的器物图录,揭示了当地青铜文化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概貌。值得一提的是,在引入的器物与当地铸造的青铜器皿中,挑选了一些与当地陶器在功能意义上相仿,并折射了周代礼仪制度的礼器组合的青铜器物来加以论述。青铜器物和陶器制品的使用惯例与礼仪庆典颇有关联。在文化移入、融合、发展的历史记载中,从周朝皇室中心区输入的青铜礼器,对岭南地区文化的发展,无疑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其中一个主要特征是当地富豪贵族把占有使用青铜礼器视为操纵权势和标榜威望的象征,这一主要特征亦被这样一个事实所印证:即当地铸造的青铜甬钟,并非像北方那样用于音乐演奏,而是出于豪门对权势的贪婪,刻意对北方输入器物加以改制,至使其物丧失了原型原貌,曾有专家认为,为了炫耀岭南当地名流富豪的社会地位与权势声望,他们竭力采用与此相应的青铜工艺铸品的改制措施和当地青铜作坊的仿铸技艺。此种探析,窥视了岭南地区在秦汉统一之前的几个世纪中,地方文化历史发展的运行轨迹。  相似文献   
508.
中国古代青铜器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权力的工具①,备受学界的关注.随着商代青铜器的不断出土,学者们对其的研究亦日益增多.就现状而言,学者们对商代青铜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青铜礼容器的研究,对青铜兵器的兴趣则显得较淡.而作为"戎"事的物化形式,兵器亦与当时的政治权力、社会结构、生产技术紧密相关,对其的研究亦是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09.
中国古代青铜器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是我国文物宝库中的明珠。青铜文物的主要成分是铜、锡、铅。经过长期腐蚀环境的作用,青铜文物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缺陷会形成各种不同类型的腐蚀产物,常见的有氧化铜、碱式碳酸铜、碱式氯化铜、氯化亚铜等等。在这些锈蚀物中有些是相当稳定的(如碱式碳酸铜),对青铜文物的进一步腐蚀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10.
傅举有 《收藏家》2009,(3):51-58
商西周是中国青铜器的黄金时代,青铜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其铸造之精良,造型之美观,纹饰之优美和富于变化,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但是,商西周居于青铜文化中心地位的,是所谓“国之大事,在礼与戎”的青铜礼器和青铜兵器,而作为日常生活用品的青铜镜,并未受到重视。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思想大解放,礼崩乐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