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8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1.
中国商周青铜器之所以能在全球古代青铜器占有最辉煌的位置,与它作为礼器沟通人、神的作用并具有十分高超的技艺有关;中国封建社会初期生产力之发达,与早在2000多年前即已发明和使用性能优良的铁和铜有关。中国古代金属技术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社会作用不亚于四大发明。然而,中国古代金  相似文献   
412.
中国古代甲胄续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76年,作者撰写的《中国古代的甲胄》论文在《考古学报》发表;1980年,第一篇论文收入《中国古兵器论丛》一书时,作者又参照新的考古资料,补充了第二篇论文《中国古代甲胄的新发现和有关问题》;至今15年过去了,作者再次结合近年的考古新发现和对金属甲胄资料金相鉴定的重要成果,撰就有关古代甲胄的第三篇论文,又一次勾勒我国古代十六国以前的甲胄发展轨迹,对甲胄的材质和发展演变提出新的见解。论文重视对考古材料的运用,分阶段论述了先秦、秦、西汉、魏晋南北朝以至十六国甲胄制作材料、工艺的演进变化,纠正了历史上的讹传,进一步揭示出古代战争中甲胄发展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413.
物态民俗,指的是一国一民族固有的传承性牛活中有形的物质态层面。这是一种具有民俗意味的物质形态,范围十分广泛。一是指民俗物本身: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的各式传承物。如:传统服饰,风味莱肴,地域民居,家用器皿,以及历史延续下来的生产用具、器物等等;另一类,是指非民俗物器具上的民俗印记。如青铜礼器上的民俗纹饰等。  相似文献   
414.
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出土的战国秦汉青铜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向 《华夏考古》2001,(3):80-86
一 近年来在四川西南山地盐源盆地的干海、双河地区有大批土坑墓群被垦植破坏或盗掘,损失严重。所幸经凉山州博物馆会同有关部门出面制止与查处,得以稍息,并追回大批文物,其中出土的青铜树、杖、杖首等特别引人注目。1995年秋,笔者有幸在凉山州博物馆见到这批标本,这里愿略述己见,以飨读者①。 青铜树 标本的铸造比较粗糙,一般是单范浇铸的扁平饰片,通高在10厘米-20余厘米,宽8厘米-10厘米,厚仅0.1厘米-0.3厘米左右。根据人物图案上下排列的情况分析,当为干茎直插地面使用,也有可能接在竹木杆上。其基本形…  相似文献   
415.
陇县新发现的鸟纹方座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彦民 《文博》2001,(5):34-35
在为纪念陕西历史博物馆开馆十周年举办的《陕西省新发现文物精品展》中,展出了一件陇县图书博物馆1998年10月征集的鸟纹方座簋(见封底)。这件方座簋保存完整,花纹独特,不仅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在我们认识方座簋及宝鸡地区青铜器的特点方面也有很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16.
具有北方民族特色的古兵器,是北方民族青铜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源于中国北方长城沿线少数民族地区,覆盖地域辽阔,化内涵丰富,纹饰造型独特。我收藏的几件带有北方民族特色的青铜兵器,约属于商后期到战国时期这个范围,现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17.
三星堆青铜造像群,展示了中国商周时期雕塑造型艺术的辉煌成就。突破了一般青铜礼器的狭隘艺术理念,更为广阔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多元社会生活情形。从审美角度看,三星堆与商周青铜人像可分为具象、抽象两种形式,既有浓郁的神化色彩,更有趋于写实的风格。以变化多样的表现形式,显示出丰富的化内涵,在美术考古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18.
为了解山东地区早期冶金技术的发展情况,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等方法,对莱芜赢城冶炼遗址出土的3件炉渣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其中2件为红铜还原渣,1件为砷铜熔炼渣。由此推测该遗址铜的还原可能存在两种工序,并且掌握了利用含砷矿物"点炼"铜液得到砷铜的技术。遗址所利用的铜可能来自于北江水铜矿,砷可能来自于鲁中山区,炉渣所属的时代应与遗址出土的商周青铜器年代相近。  相似文献   
419.
商代青铜文化发达,分布的区域十分广阔,而且风格多样,反映了当时中华民族各个区域文明的不同特色和相互之间的交流融合。陕南地区出土的青铜器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群,据传早在清代这里就出土过青铜器,自20  相似文献   
420.
丁大涛 《中原文物》2020,(4):101-112
海岱地区的西周青铜鼎发现较多。本文通过类型学分析,将海岱地区青铜鼎分为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偏早阶段、西周早期偏晚阶段至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青铜鼎又有形制和分布区域的差别。西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鼎的发展和流变格局,经历了一个从与中原周文化趋同到相异的过程,同时也是殷商文化消退和复归的过程,并可看作是西周时期海岱地区政治文化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