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58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75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81.
徐坚 《江汉考古》2002,(1):83-85
本通过评介巴勒思教授的《中国、朝鲜和日本:东亚明的崛起》,试图阐释东亚明一体化进程这一概念,说明九世纪早期以前东亚明各系统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82.
广西那坡县感驮岩遗址出土牙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结合最新的考古发掘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分析广西那坡感驮岩遗址出土牙璋的年代、用途、功能及发现的意义,同时,对广西青铜化的有关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83.
埃及学与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埃及学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近两个世纪的历史,并且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和兴趣。中国与埃及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明国家,在解放前的旧中国,知识分子已经开始接触和介绍埃及学。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种种原因,埃及学没有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4.
中国具有源远流长、从未间断的明,这在世界上是罕见的。然而,当西方世界发生工业革命并因此而取得飞速发展之后,在人们看待中国的眼神中,既有对她过去的钦羡,也有对她现在的不屑。于是,大家在追问:为什么中国会变得如此落后?——对此,我们曾提出过许多解释,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从资本主义的产生、近(现)代化以及科学技术等方面所进行的探讨。然而,这些研究角度或概念,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偏差,导致了对这一问题认识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5.
在远古的青藏高原上,居住着众多的原始部落,他们在这几乎与世隔绝的辽阔大地上,繁衍生息,创造出了独特的高原文明。当时,众多的部族中,象雄部落、雅砻部落最为强大。象雄部落以广袤的西藏北部和西部为中心,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疆域辽阔、强盛一时,创造出了古藏人灿烂的文明。象雄文字是当时高度文明的有  相似文献   
186.
2002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的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开封、广州、成都等古都城市,长期从事历史学、考古学、城市学及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为期4天的会议之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研究”、“长江上游历史时期成都等城市研究”、“城市明多元起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87.
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至公元1世纪初,以滇池地区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云南中部和东部地区的古“滇”化,以其别具一格及鲜明民族特色的青铜器和精湛的铸造工艺称于世。滇化出土了大量的青铜兵器、扣饰、贮贝器…,其中大量青铜农具的存在是其青铜化中一大地方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青铜化体系。  相似文献   
188.
《世界》2012,(4):102-103
好奇心是引领在探索中发现文明的驱动力。从无到有,以有限推演无限,人类独有的特性在于,有着与生俱来的冲动去对所有的疑惑进行探索。诚如此次英特尔全程支持由Discovery探索频道为消费者呈现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系列专辑《绝对好奇》,这是—次对于人生中最具挑战性问题的发掘,借此揭开其背后真相的冒险与探险。  相似文献   
189.
卢超 《风景名胜》2011,(1):87-97
马王堆汉墓,蕴藏着神奇的传说与动人的故事。驻足于这批精美绝伦的文物中,愉悦的不仅是眼睛,还有心灵。让我们步入这历史与艺术的殿堂,去追寻2100年前中国文明的神奇与辉煌!  相似文献   
190.
现代大学进入国人的视野,与救亡图存的局势密切相关,而国人对于现代大学的理解,则经历了"作育专才"说、"研究高深学问"说和"造文明"说三个阶段的递进。胡适在这一递进中,堪称"造文明"说的先驱。他的"兴大学,造文明"之梦生发于留学时期,实践于归国以后。这一努力虽然历经各种困难和挫折,有时胡适也不免有沮丧之感,但总体上还是应之以他"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胡适的现代大学梦最终重挫于内战,然其诉诸"造文明"的大学理想,不啻为中国近代大学史上的重要遗产,对当代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也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