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韦姗杉 《文物春秋》2009,(2):20-23,55
作为古代壮族青铜文化代表的铜鼓在2000多年的时间中,经历了萌芽、发展、鼎盛和衰落几大发展阶段。这种演变不仅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方少数民族的社会变迁,同时也折射出我国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轨迹。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从不同类型铜鼓的冶炼技术和铸造工艺两方面对古代壮族青铜文化的发展历程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202.
李凯 《四川文物》2009,(5):90-92
<论语·雍也>"觚不觚,觚哉!觚哉!"一句因语境模糊令人费解.从考古资料出发,青铜觚是酒器,从商早期出现一直持续使用至西周早期.到西周中期,漆木觚的出现替代了青铜觚.孔子所感叹的觚,可能是漆木觚,亦可能是觯."觚不觚"表达了他对此器失去殷人风格的失落,对社会变迁的感慨.  相似文献   
203.
2008年9月16日,浠水县博物馆征集到一组青铜甬钟。甬钟为该县团陂镇凤形地村村民王小元从上巴河河砂中挖出,共4件,下面按照从大至小顺序予以介绍:  相似文献   
204.
近年,郑卫周边地区发掘出土的青铜乐器作为金石之声,从构成上将自身和"郑卫之音"划清了界线.同时,从文献资料分析看,东周时期郑国卿大夫用乐应为雅乐,而绝非"郑声".这样,郑卫周边墓葬、遗址中随葬乐器组合应该为雅乐之器,而和"郑卫之音"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205.
青铜之光     
贾文超 《收藏家》2003,(5):30-36
绚丽华贵是一种美,质朴淡雅也是一种美,而这种美较之前者,似乎来得更持久,更凝重,更富有气的。也正是如此,我国古代青铜器的魅力历千年而不衰,至今仍为世人所崇尚。我国古代青铜器自公元前2000多年开始形成,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这一漫长的历史年代,这一时期为我国的青铜时代。在石器时代结束,而铁器时代尚未到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青铜器便成为了当时社会生产、生活及政治、军事等各  相似文献   
206.
试论青铜甗(鬲)形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青铜器中,有一种带短流和把手(基本为卷曲的角形把手),而且流与把手之间大致呈90度夹角的器物,其器体多为觑形,也有个别的为鬲形。对于这种青铜器,目前学们尚未有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多是就其有流有把手的特征称之为盂,并且依其器  相似文献   
207.
1976年冬,新干县群众在加固中堎水库坝基的工程中,于坝南山坡上挖出一批青铜器,计有大小青铜鼎7件、铜甗1件、铜爵1件和陶器若干。这一发现引起了江西省博物馆考古队的重视,并于1977年先后三次派员前往该地调查和钻探,采集和发掘出土有较多陶片,证实牛城是商周时期的古城址。1982年至1983年,新干县物普查组的同志先后两次进行调查,采集到燕尾形铜镞6件、圆锥形鼎足1件,陶片23块。  相似文献   
208.
本文对商代青铜面具的起源、文化内涵、传播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青铜面具起源于石器时代,青铜面具的源地在北方,青铜面具的使用与巫术有关,墓葬中的青铜面具反映了死者的身份等级。  相似文献   
209.
为配合三峡大坝工程建设,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红庙岭考古队从1998年至2005年对巴东红庙岭遗址作了五次考古发掘,清理了89座有随葬品的土坑墓,其中26座随葬有青铜兵器。这批巴式、楚式和秦式青铜兵器为确认巴蜀文化的分布范畴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10.
2018年山东省邹城市邾国故城西岗墓地一号战国墓出土了一件锈蚀严重的带钩,为了全面了解其材质特征和保存状况,对其进行了X光探伤、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X射线衍射分析(XRD)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SEM-EDS)。结果显示这是一件较为罕见的错金嵌绿松石青铜带钩。为了揭示其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在科技检测基础上开展了保护工作。在保护过程中,通过对带钩和金丝形貌特征的显微观察可知,金丝的横截面形态既有倒三角形也有倒梯形,而且较宽的金丝是由单根细金丝折弯盘绕而成。这些独特的错金技术特征在以往公开发表的资料中尚未见报道,说明古代错金技术存在多种具体实现方式,这为错金银工艺研究提供了新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