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2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青铜矛在欧亚两大洲及北非地区皆有分布,其在西方出现的年代较早,且形制多样,亦显现出若干发展脉络。今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青铜矛构造完备、工艺成熟,与西方青铜矛有诸多形似之处。然而,迄今却未在中国境内中发现形态原始的青铜矛。本文通过对中、西青铜矛及相关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青铜矛有可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从中国古代青铜矛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来看,西方青铜文化的东渐是多途径、多时段、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92.
本文用出土材料,考证了青铜三棱镞、三翼镞在商代二里岗文化时期就已经出现.纠正了过去对二者出现年代在春秋或战国时期的说法.  相似文献   
193.
2003年底至2004年初,在新乡火电厂抢救性发掘汉代墓葬200余座,出土9件鼎、壶、釜等铁制容器.墓葬时代应为西汉早、中期.特别是出土的两件大型铁壶属河南省内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94.
余石泉 《安徽钱币》2005,(2):44-45,F007
《汉书.食货志》载:“吴以诸候即山铸钱,富埒天下。“《史记.平准书》云:”故吴诸候即山铸钱(索隐:案即训就,言就出铜之山铸钱,故下文云即山名铜山是也,一解“即山”山名也……)。”这里即山应作山名解,“即山”就是“藉山”。汉设铜官,也就是今日的铜陵“铜官山”。1986年安徽省考古所成立皖南古铜矿考古课题组,先后对青阳、南陵、繁昌、贵池、泾县、铜陵等县展开调查,从墓葬和窖藏中先后出土一些西周至战国时期的青铜器。  相似文献   
195.
天水出土的兽面铜牌饰及有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甘肃天水市出土的一件绿松石镶嵌的兽面纹青铜牌饰,与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二里头文化铜牌饰的形制、风格、纹饰等均非常相似,结合甘肃东部其他与二里头陶器相似器物的分析,夏代中原地区与西北地区可能已存在着文化交流、传播等方面的联系。天水地区可能是连接中原与四川地区文化交流的纽带。三星堆等地也有铜牌饰及其他二里头文化因素,其与距离较近的陇右地区早有沟通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6.
四川盆地的青铜化主要指三星堆化、十二桥化以及晚期巴蜀化。三星堆化已经有了高度发达的青铜工艺和青铜技术,而跟进的十二桥化更是将四川盆地青铜化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度,呈现出更为丰富多彩的青铜化特质,其中以彭县竹瓦街的窖藏青铜器为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对它们进行分析,可以揭示并阐释许多有关古蜀明发展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7.
江西,位于祖国东南,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她东邻闽浙,西界鄂湘,南接广东,北濒长江。境内山峦起伏江河密布,由章、贡二水汇合成的赣江纵贯南北,故有“赣”之简称。根据现有的考古资料,远从七八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江西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到三千多年前的殷商时期,这里同样有着较为发达的青铜化,有着一个与中原商殷王朝并存的青铜王国,而创造这一化的主人应为百越民族的  相似文献   
198.
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山戎青铜合金技术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科学分析探讨军都山山戎青铜合金技术的发展水平。从分析结果看,以锡为主要合金元素的Cu-Sn-Pb三元系在山戎文化中已经完全确立。尤其是兵工器,其平均含锡量都较多超过了平均含铅量,且含锡量不低。这与现代技术原理是大体相等的。因此,可以认为,山戎青铜合金技术具有一定的发展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山戎部族生存和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9.
福州新发现钱谱未刊载的契刀型上梁钱。此钱青铜质 ,铸工精细 ,传世品 ,全长 70、圆钱径 3 6 5、厚 1 7 5毫米 ,重 1 4 75克、文字为篆书 ,面上下为“道山祖殿·上梁用” ,背为“同治戊辰·冬重建” (图 1、 2 )。道山 ,曾名闽山 ,又名乌石山 ,简称乌山。宋曾巩《道山亭记》 :“城之中三山 :西曰闽山 (乌石山 )、东曰九仙山 (于山 )、北曰越王山 (屏山 )。三山者 ,鼎趾立。”① 乌石山在福州古城西南隅 ,海拔 86 3米 ,面积约 2 7 1万平方米。“唐天宝八年 (749)敕名闽山 ,宋熙宁初 (1 0 68— 1 0 70 ) ,程师孟知福州 ,以此山登览之胜 ,可比…  相似文献   
200.
东周青铜复合剑制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东周时期,吴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青铜复合剑,剑的中脊和两刃是用两种不同成分的青铜铸接而成。为充分了解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对上海博物馆馆藏的4把青铜复合剑残剑进行了分析,通过X-射线荧光能谱仪分析残剑的剑刃和剑脊的成分,金相显微镜分析剑刃和剑脊的组织,发现中国古代工匠采用低锡青铜制作韧性好的剑脊,高锡青铜制作强度和硬度高的剑从,通过榫卯结构以铸接法将剑脊与剑从结合成一体,得到刚柔兼具的青铜复合剑。在测试分析的基础上进行模拟实验,先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出两侧带榫头的青铜剑脊,剑脊的成分采用88%铜、10%锡、2%铅的低锡青铜;然后将青铜剑脊置入铸造剑从的陶范内,两侧的榫头伸入陶范型腔中,剑从的成分采用78%铜、20%锡、2%铅的高锡青铜,当剑从凝固时产生的收缩使剑脊和剑从牢固地结合成整体,再分1次或多次以铸接法铸上剑格、剑茎、剑箍和剑首,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复合剑,再现了东周时期青铜复合剑的制作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