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南山冰瀑 巍峨峻峭显奇观,素裹银装挂满山。无论春夏秋冬日,晶莹帷幕照常悬。裙子山 昔日仙娥降碧云,优游嬉戏此芳茵。晚归犹恋人间美,故留百褶石榴裙。北山水峡 春风暖杏红,曲水拥葱茏。路柳摇幽谷,云峰耸碧穹。  相似文献   
102.
1985年浙江安吉县抢救性清理一处明墓,出土了近20件器物,大部分是瓷器,包括青花瓷、青白瓷和青瓷,还有一些韩瓶和洪武铜币。其时代当为明代早期至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103.
楚汉时期重要地名"青阳"的位置一直是未得确解的千年谜题。本文指出,秦汉时的青阳,指的是长沙郡(国)青阳县,治地位于今湖南湘阴北境青山岛上;史籍所谓"荆王献青阳以西",指的是前278年楚顷襄王通过楚秦会盟,把湘江以西以洞庭平原为主体的区域割给秦国;史籍所谓"越水长沙,还舟青阳"八字,意为越人水攻长沙(后),(北上)聚舟船于青阳。青阳位置谜题的解决,有利于楚国末年以至汉初洞庭平原自然面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4.
李凯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4):92-107+142
首先,本文基于水吉建窑及周边窑址发掘出土资料,分析晚唐五代时期建窑是在闽北、浙南、浙西、赣东北等内陆地区影响下兴起,并非源自福建沿海区域。其次,本文分析了福建黑釉瓷窑址的分布与产品构成,确认北宋中后期是建窑黑釉瓷生产的繁荣期,为满足城市市民需求,在生产和销售上实现了专门化;南宋中后期是建窑黑釉瓷生产的衰落期,由于销售路线受阻,黑釉瓷生产中心向闽江下游转移。最后,通过对比长江中下游和福建地区青白瓷窑址考古发现,指出南宋晚期建窑迅速转向青白瓷生产,并非由于饮茶方式转变,而是由于社会经济凋敝,建窑不得不生产青白瓷抢夺既有市场。  相似文献   
105.
"青番茄"是一种年轻的并且在不断改进的图书馆形式,她相对于我们传统实体图书馆的有其优势和劣势,作为传统图书馆本着不断学习、提高自己,是要学习青番茄图书馆给于我们的相关启示的。  相似文献   
106.
蔡礼君 《收藏家》2016,(8):81-84
一、早期青瓷釉色的化学特征1.现在看到的早期青瓷的釉色东汉青瓷和春秋至西汉原始瓷相比有了重大进步。吸水率只有0.3%,烧成温度约为1260-1310℃。东汉青瓷的产地主要在浙江宁绍平原、金华丘陵和永嘉沿海地区。而北方则是从北魏时起,黄堡镇瓷器就已具规模。这些早期青瓷瓷土含铁量比较高,采用石灰釉,釉料中含氧化钙达15%以上,釉层较薄。由图1-4可见,  相似文献   
107.
李军 《收藏家》2016,(8):11-18
至于传世宋刻佛经,馆藏有宋湖州思溪圆觉禅院刻思溪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137,图18),经折装,版框尺寸24.4×11.3厘米,半页六行,行十七字,上下单边。原册有磁青纸书衣,上墨书"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一百三十七"。卷端天头有"圆觉藏司自纸板",右下钤"三圣寺"朱文圆印,为日本回流之物。宋元平江府碛砂延圣院刻《碛砂藏》本《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存一卷(卷361,  相似文献   
108.
青铜壶从商代早期出现至战国晚期经历了1200多年,在商周青铜器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收集整理1178件商周时期的青铜壶进行了分类分期研究,总结器形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青铜壶的发展可分成三个阶段,其间出现了两次器形更替和三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9.
青铜卣是商周青铜礼器中比较重要的盛酒器之一,常出土于规格比较高的墓葬之中。它的分布范围比较广,东北到辽宁,西北至甘肃,西南达广西,都能看到它的踪影;形制变化多样,腹部  相似文献   
110.
郧县青龙泉遗址2008年度发掘获取了相当丰富的屈家岭、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迹、遗物,丰富了鄂西北地区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的文化内涵。同时在该遗址新确认了一批乱石滩文化的遗迹,出土遗物较为丰富,为研究该地区"后石家河文化"时期的文化格局以及中原与鄂西北地区的区域文化互动提供了新资料。本次发掘还确认了一种比较特殊的石家河文化埋葬习俗—少(婴)儿瓮棺以腰坑的形式与成年人土坑墓共同组成二次合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