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7篇
  免费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院文清 《收藏家》2012,(6):35-42
湖北以"鄂"为其简称,其历史相当的悠久。"鄂"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作"噩"。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湖北随州,先后发现了几批数十件西周早期青铜器,最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青铜礼器上刻有"噩侯"等铭文。  相似文献   
112.
杨得鸿 《收藏家》2012,(3):80-82
我国早在《汉书》“南越王赵陀献文帝犀角十”、《汉书·平帝纪》“二年春,黄支国献犀牛”中已有犀牛角的记载。现存最早的犀牛造型是东汉的错金银青铜器(中国国家博物馆减)(图1),还有大清乾隆年制的仿生瓷器(图2),在跨越历史1600年之后,两件非常相似,栩栩如生的犀牛造型,让我们见证了中国原有的犀牛是双角形、前角长后角短的亚洲苏门答腊犀。  相似文献   
113.
浙江瓯海出土一件西周青铜器腐蚀成因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为研究浙江温州瓯海M24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器的腐蚀成因,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X射线衍射仪(XRD)、离子色谱分析仪(HPIC)等,对青铜剑腐蚀产物及其埋藏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青铜剑已严重腐蚀,铜元素大量流失形成以锡元素为主的腐蚀产物。通过测量模拟瓯海土壤环境下的自腐蚀电位并参照CuH2O体系的电位-pH图,推导出了浙江瓯海出土一件西周青铜器腐蚀反应历程。研究结果对类似出土文物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4.
吉祥图案是我国古老装饰艺术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的石器时代。在那时的岩画或石刻创作中,它最初以图腾的形式出现。而后经历了商周的青铜器,秦汉的画像石、画像砖,隋唐的石雕、宋元的花鸟画,明清的织绣、瓷器等。  相似文献   
115.
吕良波 《丝绸之路》2012,(10):19-20
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出土的青铜器锈蚀相当严重,许多器物通体矿化,由于该地区特殊的埋藏环境加剧了青铜器的腐蚀,对该类青铜器的保护需从考古现场保护开始重视,只有采用渗透加固和背衬加固相结合的工艺方法才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本文详细论述了从考古现场保护的处理到实验室内加固处理的研究成果,此期为出土脆弱青铜器的保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6.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7.
饕餮纹多变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饕餮纹多变性的根源在于组成它的各器官的多变性。饕餮纹各器官的变形模式可总结为:不同形象同类器官间的置换,器官数量、位置、性质的变化,器官独立成纹以及器官兽化。这些变化模式突出表现了饕餮纹各器官的独立性和自由性。究其实质,独立性和自由性的根源在于这些器官来自不同的动物原型,通过分解—重组的模式将不同动物的器官集合于饕餮纹之上。而这些动物通常是与祭祀相关的牺牲和巫觋助手,它们具有人神媒介的特性,因而满足了青铜器纹饰用于沟通人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8.
《吕氏春秋》中有五处记载了青铜器纹饰名称,分别是:饕餮、象、倕、窃曲、鼠,一般认为它们应曾存在于商周青铜器上.但通过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可以发现,至今无法确定其中任何一种切实地存在于可见的青铜器上.一、《吕氏春秋》记载纹饰与现存纹饰的对比周鼎著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吕氏春秋·先识览》)“有首无身”是《吕氏春秋》为“饕餮”纹所列的唯一特征,因此应作为“界说饕餮意义的根据”[1].但首位将“饕餮”一词用于命名一类青铜器纹饰的宋代学者吕大临却忽视了这点,他在《考古图》卷一“癸鼎”后写道:“癸鼎文作龙虎,中有兽面,盖饕餮之象.”  相似文献   
119.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1,(10):81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马踏飞燕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龙雀。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  相似文献   
120.
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次一二里头遗址出土青铜器的技术特征及铸造工艺二二里头遗址出土陶范考察三二里头遗址出土浇勺考察四二里头遗址铸铜技术初论二里头遗址是先秦时期的重要文化遗存。在二里头遗址中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铸铜作坊遗址(图一)。铸铜遗物在第三、四、五区都有发现,铸铜作坊遗址主要位于四区,总面积在10000平方米以上,已清理出二至四期的铸造工场遗址,其周围遗留不少陶范、坩埚、炉壁、铜渣、木炭,及一些小件铜器、少量大件铜器〔1〕。青铜器是二里头遗址出土的主要遗物之一,有礼器、工具、兵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