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7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干大洋洲遗存性质的判断需要将其置于商代晚期南方青铜器群总体的“出土情境”与“文化情境”中考察。大洋洲青铜器在摆放、类别、毁器与涂朱以及祭祀性器具的有无等出土情境方面,与同时期墓葬随葬的青铜器有明显差异,却与同期南方祭祀坑出土青铜器有诸多相似之处。此外,大洋洲青铜器出土于河流旁边的沙洲,也与商代晚期南方青铜器主要出土于河川附近祭祀坑之情形一致。总的来看,新干大洋洲遗存具有明显的祭祀特征,很可能为祭祀坑。  相似文献   
22.
梁彦民 《考古与文物》2006,(6):78-82,87
殷周青铜器上装饰的双身龙纹,是一种时代感很强的纹样。其主要特征是在一个龙头的两侧,各有一条弯曲的身躯,形成一首双身的怪兽形象。关于这种纹饰的名称,有“双尾龙纹”、“双体龙纹”、“单首双身龙纹”、“双身龙纹”等不同说法。这种纹饰在青铜器上分布范围较小,主要存在于方鼎、簋、尊、卣、方彝等少数器种的口沿与圈足部位;流行时间也比较短,主要在殷末至西周的早期。尽管被作为一种特殊型式的龙纹,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都有所涉及,但尚未见有专题研究。为此,我们对殷周青铜器上的双身龙纹进行了初步的归纳整理,对双身龙纹的年代、在青铜器上出现的寓意以及与环带纹的关系等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就教于同好。  相似文献   
23.
《鱼鼎匕》铭文有关器名性质新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鼎匕》为罗振玉旧藏,曾著录于罗氏《三代吉金文存》卷十八第30页(为罗氏摹刻本),现收录于《殷周金文集成》第三册第223、224页,内容包括考古所拓本、罗氏摹本和罗氏摹刻本三种。《集成》定《鱼鼎匕》为战国器。此器传出山西浑源,现藏于辽宁省博物馆。《集成》所录考古所拓本正面文字几乎看不见,但有  相似文献   
24.
1987年7月宁夏中卫县双瘩村群众平田整地时,在村西南约200米处沙丘地表上,发现了一批青铜器物,经博物馆工作人员实地勘察,属春秋时期墓葬。并进行抢救性清理,从清理的11个坑位中,整理出400余件器物,其中以动物纹样为主要特征的各种青铜饰牌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25.
26.
我国古代先民很早就意识到琥珀的装饰和药用价值,汉代开始从西域引入琥珀,唐代时琥珀已比较常见。我国古代琥珀多为进口琥珀,琥珀产地分析可以反映中外文化交流情况。国内仅对私人琥珀藏品进行过分析,考古出土琥珀的科技分析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判定成都光华村街低阶官员唐墓出土红色饰品为琥珀;再与若干产地的琥珀开展红外光谱对比,鉴定其产地为波罗的海地区。琥珀经过丝绸之路到达蜀地并为低阶官员所使用,足见唐代琥珀制品的盛行及当时国际贸易文化交流的盛况。  相似文献   
27.
张晖 《收藏家》2020,(2):19-22
1985年春天,潍坊市坊子区农民在院上水库取土时,发现青铜器3件,青铜提梁卣为其中之一。院上遗址位于坊子区眉村乡院上村西,文化层厚1-2米,地表散见较多商周时期陶片,还有簋、豆、罐等商周器物残片。发现青铜器的墓葬位于遗址西北断崖上。这3件青铜器的出土,为研究潍坊地区夏商以来的古史面貌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28.
梁丽敏 《东方收藏》2020,(2):111-112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随着文物鉴定与鉴赏技术要求逐步提高,新型鉴定和鉴赏技术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但是新型技术具有的两面性也导致了仿制文物数量的增多,加剧了文物市场的复杂性。传统的文物鉴定和鉴赏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市场发展形势,人们需要对鉴定和鉴赏方法改革创新并引入新型技术方法,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文物鉴定和鉴赏质量,减少避免鉴定失误、缺乏鉴赏美感的情况发生。本文在对文物鉴定和鉴赏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新技术条件下文物鉴定和鉴赏的方法进行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29.
石超 《收藏家》2016,(4):89-90
长北教授新著《(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传统髹饰工艺体系研究》(以下简称《〈髹饰录〉与东亚漆艺》),以鲜明的原创性与独创性,受到各界的普遍重视与关注。笔者研读此书,认为其原创性与独创性表现得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30.
吴雨欣  赵剑楠 《神州》2014,(13):50-52
<正>艺术品收藏始于三代,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衍于当代,有上千年的历史积淀。到今天,艺术品收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德高望重的收藏家,或是腰藏万贯的投资者,艺术品收藏开始向平民草根过渡。近几年,中央电视台《寻宝》在各地巡回海选,受到地方艺术品收藏爱好者的普遍欢迎。3月30日上午,中央电视台《寻宝》特别节目《传家宝》在北京弘钰博古玩城举办北京海选专场。在海选活动现场,专家鉴定团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海选吸引了一千多名来自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