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0篇
  免费   5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1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本文对中国历史博物馆馆藏士山盘铭文中王册命士山的一段文字提出了自己的解释,释出其中未识之字“方”,认为“徵(惩)”后的“服”字为治服或来服,“服”的对象均为方国或部族名。  相似文献   
112.
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是对2003年初陕西眉县杨家村发现窖藏青铜器铭文的初步研究。内容包括:1.根据近年新研究成果,对逑盘铭文的用语做必要的解释;2.讨论该窖藏器主的名、字、族氏,从逑盘铭所提供世系信息,系联出一批相关铜器;3.器主逑两次册命的职官及其间的关系;4.四十二年逑鼎铭关于杨侯的记载与地理问题。  相似文献   
113.
蔡明  黄诗金 《文博》2010,(4):52-58
深圳博物馆在二十年的时间内,通过征集、考古发掘等多种方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青铜器收藏。这批青铜器主要来自于河南、陕西、广东等地,为商周时期的典型器物,其中有部分青铜器尚未公开报道。深圳博物馆藏青铜器的类型、铭文、纹饰,以及出土地点,对于研究当地青铜器的源流演变、青铜时代的文化特征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有鉴于此,本文对部分馆藏青铜器进行介绍与论析。  相似文献   
114.
2007年5月,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在配合兴和-托县运煤重载高速公路凉城段的考古发掘过程中,得知在距工地不远的草号沟村南坡地之上有大量古代墓葬被盗掘,遂在工作之余前往调查,发现该墓地已被盗掘殆尽,破坏严重.墓地所在的缓坡之上随处可见盗坑,地表散落有少量被打碎的陶器,而多数青铜器已经由村民经文物贩子之手流入文物市场.其后在凉城县文化局和公安局配合下,从当地居民手中追缴回部分陶罐、陶器标本及少量的青铜饰件、骨珠等.现将本次调查工作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5.
在商周的青铜器中,许多都铸有扉棱,但最早出现扉棱的青铜器,应该是商中期的圆形尊,而商早期所有的青铜器都没有扉棱.在西周的圆形尊中,除了没有铸扉棱的尊外,其余多是铸有三段扉棱.青铜器上为什么要铸造扉棱?这是我们需要研究的问题.在西周一些圆形尊的表面纹饰中,常出现翘起的牛角纹饰.这些纹饰是怎么制作的?这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范铸模拟实验,使得上述两个问题有了较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6.
地理填字     
《山茶》2010,(5):190-190,178
看杂志,动脑筋 陕西某青铜器仿制工厂的工人们在焊接铜鼎的外壳。真正的铜鼎是通体青铜浇注,而现在作为工艺品出售的大型铜鼎是用铜皮焊接外壳,里面空空如也。本期填字游戏中的某些答案就隐藏在《高仿中国》这篇文章中。  相似文献   
117.
商晚期圆形鼎的范铸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早期鼎的足,与同时期斝及鬲的足一样都是锥形足。商早期鼎的腹底披缝,亦与同时期斝及鬲的底部一样,都是丫字形披缝。商晚期鼎的足多为圆形足,底部的披缝为三角形披缝。我们对商晚期的圆形鼎进行了范铸模拟实验。通过制模、制范及制芯工艺发现,铸鼎的工艺应该是从铸鬲的范铸工艺中演变而来。除此之外,还得到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8.
江淮地区处于南方与北方之间的交界地带,地理位置是十分重要。在春秋时期其文化处于南北交融的状态下,产生出灿烂多彩的文化面貌,多文化类型在这一地区交汇融合,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一地区出土青铜器的分析,来阐述这一文化交流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9.
本文依据中国档案鉴定长期以来主要集中于档案室的归档阶段及档案鉴定理论研究苍白的这一实际,提出本原则的鉴定理论,探讨了本位原则的内涵、根据及运用标准,并呼吁对中国档案鉴定进行总结建立中国特色的档案鉴定理论。  相似文献   
120.
通过对出土实物的观察和做模拟实验的发现,笔者认为,商周青铜器的纹饰技术伴随其范铸分型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同时它也引起铭文技术随之变化。商周青铜器纹饰技术具体的发展脉络为:夏代青铜器制模、制范技术不规范,纹饰技术处于摸索阶段。商早期青铜器范铸分型技术已具成熟的工艺设计思想,在素范面压塑纹饰的"纹饰压塑技术"出现;商中期青铜器纹饰技术有了划时代的进步,出现了"纹饰堆塑技术",且与"纹饰压塑技术"兼容并用;商晚期青铜器纹饰技术达到顶峰。西周青铜器范铸分型技术无明显进步,纹饰制作技术显示退化趋势;春秋中期以后,青铜器范铸工艺分型增多,纹饰技术发生改革,发明了单元纹饰范拚兑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