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6篇
  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商时期青铜铸造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金属制品的起源 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商代青铜礼器一直被敬奉为神殿中威严无比的圣物。自二十世纪初叶以来,西方世界也视其为举世无双的艺术珍品。那时,安阳遗址中被秘密盗掘流散于世的古物佳品,引起了西方收藏家的极大关注。与此同时,许多学者开始倾心研究奇特的铸造工艺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92.
1860年,英法联军烧毁圆明园,掠走了12座青铜兽首,致使国宝流失海外140多年。虽然目前已有5座铜像经各种渠道回到祖国,但圆明园和这12座青铜兽首像,已经成为我们民族那段屈辱历史的代表,因此,出现在今年法国佳士得拍卖会上的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相似文献   
93.
本文评述了与殷墟青铜礼器铸造工艺研究相关的技术史、考古学和艺术史文献,概述了殷墟治铸遗址的发现和研究状况,分析取得的认识和存在的局限,探讨了在技术演进、文化传播及治铸业的组织管理等方面值得深入的问题.  相似文献   
94.
陈洪 《文博》2012,(5):18-27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近年新出资料,对秦墓出土青铜器展开类型学、年代学讨论。秦人青铜器可分"本土型"、"外来型"两大不同类型,然而两者在战国早期后段以及战国中期曾长期共存,"本土型"青铜礼器始终是大型实用器和小型明器并存。本研究可填补春秋早期编年空白,理清战国时期秦人青铜器的发展序列。  相似文献   
95.
越文化青铜乐器有铙、甬钟、纽钟、镈钟、句鑃、铎、鼓等,除铙、部分甬钟的年代可拟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外,其他皆集中在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期,可分属于越建国前、越国两大时期。越建国前的乐器中,南方风格的铙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而在越国时期的乐器中,出现了成组的中原风格的编甬钟、纽钟等,说明越国的上层贵族已华夏化。  相似文献   
96.
徐晔  子今 《中华遗产》2012,(3):20-21,24-39
陕西省,扶风县,庄白村。1976年某天,考古铲下,从未被扰动过的泥土扬起又落定,一只青铜炊器——鬲,张着朝天的饕餮大口,悄然出世。它属于西周时代一个叫“微”的家族。小物高1717厘米,方口、方腹,足间写实地铸成一间封闭的房形屋,这个“房间”为点燃炭火而布设,功能等同于灶。铜屋正面有一门。  相似文献   
97.
2012年5月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金玉华年—陕西韩城出土周代芮国文物珍品展"陈列陕西省韩城市梁带村两周墓地的考古成果。其中,有一件出土镂空、粉碎性青铜盒,破损非常严重,不成器型,铜胎胎质氧化严重。由于其所具有的艺术和学术价值,急需修复。为此,根据文物自身的特点,用传统修复方法对碎片进行编号、查找拼对、拼接、补缺、篆刻纹饰、打底、作色做旧,并做了临时的框架,在短时间内修复。从修复的结果看,本次修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修复思路和方法可给同类器物的修复研究工作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8.
院文清 《收藏家》2012,(6):35-42
湖北以"鄂"为其简称,其历史相当的悠久。"鄂"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作"噩"。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湖北随州,先后发现了几批数十件西周早期青铜器,最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青铜礼器上刻有"噩侯"等铭文。  相似文献   
99.
安徽南陵出土部分青铜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省南陵县是长江下游地区最早而且规模最大的冶炼中心之一,其古代矿冶遗址可上溯至西周晚期。本研究对南陵出土的不同年代和类别的青铜器样品进行了金相检测及合金成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只有容器存在铜铅二元合金和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是热锻淬火的容器却不含铅,含锡量恰好位于适合该工艺操作并具有良好性能的区间。兵器、工具、车马饰均为铜锡二元合金,说明当时的工匠对于合金成分配比与性能的关系有明确的认识。越式鼎腹部样品具有热锻淬火马氏体组织,同样的金属结构还见于汉代铜锣等乐器、峡江地区战国中晚期青铜剑、江都大桥镇南朝青铜器窖藏出土的多件青铜容器,而镇江地区出土吴国青铜戈则具有铸造淬火组织,工艺稍有差别。这些器物中发现高锡青铜淬火组织不是偶然的,高锡青铜热锻淬火技术至少可以上溯至春秋战国时期,用以改善高锡青铜的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00.
春秋战国时期崛起于太湖地区的越国历史文化中有许多独特的内容,其中在上层贵族墓中随葬仿铜的陶瓷礼乐器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本文根据近年来的考古新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认为,越国贵族墓不像中原和其他诸侯国贵族墓那样随葬铜礼乐器,而是随葬仿铜的原始瓷或硬陶的礼乐器。这种有别于其他地区的葬俗既非越国建立后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也不是矿源缺乏和战争的原因,而是对本民族传统葬俗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