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6篇
  免费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14,(3):94-95
西藏规模最大城市综合体在拉萨柳梧新区开工 4月18日上午,拉萨柳梧新区中太·城市广场项目正式奠基开工。该项目是去年举办的“中国光彩事业西藏行”活动成果之一,总投资达23亿元人民币,总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是目前西藏规模最大、档次最高、业态最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该项目将成为拉萨的城市新地标。  相似文献   
22.
唐卡(藏语音译),西藏绘画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用纸(布、丝绸)作底,以彩缎镶边装裱而成的彩色卷轴画,可随意移动,便于收藏。它以自身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华民族的艺术花苑中独树一帜,其精湛的工艺和神话般动人的画面更是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23.
2006年7月24~27日,由省志办牵头、门源县政府组织的《地方志工作条例》学习班在门源县举行。参加本次学习的有各州(市、行署)、县(行委)以及省级厅局有关单位的志办主任共78人。本次学习培训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参加人员多。全省共有78人参加了培训。二是通过学习进一步强化了依法修志的意识。在座谈中,所有人员均感到《条例》的颁发很及时,为各级修志机构依法修志提供了法律保障,建立了地方志工作的长效机制,真正从法的高度确立地方志工作的地位,确保了此项工作能依法运作。三是提供了相互学习借鉴的平台,通过学习交流,各志办都将本单位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对一些共性的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拓展了工作思路。四是进一步树立了依法开展工作的信心。在学习班总结大会上,省志办主任谭奇充分肯定了各志办多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并明确了下一步地方志工作的基本思路,还就一些共性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答复,进一步鼓舞了修志人员的信心。  相似文献   
24.
藏区要闻     
《中国西藏》2006,(4):94-95
“全国藏语标准语学术研讨会”在四川成都召开;十七项藏族艺术入选首届中国非物质化遗产;中央音乐学院首届藏族学生音乐会举行;藏族英雄史诗动画电影《格萨尔王》开拍;德格印经院与中国艺苑合作开发德格化;[编按]  相似文献   
25.
北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海省互助县,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说她是祁连山脉的分支、余脉、中枢神经都是合适的。这里的天然次森林形成明显的垂直分布景观,带谱清晰,色调分明。海拔高度2100-4308米,山地落叶、阔叶林错落有致;温性针阔混交林葱郁挺拔;高原灌丛铺天盖地,草甸如茵似毯。[编按]  相似文献   
2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摆在了十分重要的地位,这必将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要想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是其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本文结合互助县的实际情况,谈谈在这方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7.
“沃野朔峰高,一望北川秀。”蓝天白云下,环抱大通的东西两山逶迤绵延,林木葱茏;横贯城区的北川河波光粼粼,端庄灵秀;县城桥头镇大道纵横,高楼栉比,绿树成阴;颇具情趣的园林小屋不时闪现在树影婆娑中,绿阴染城廓,秀色扑面来。大通正以其独特的现代文明风韵屹立在祁连山南麓的原  相似文献   
28.
佚名  大拙 《中国土族》2006,(2):I0004-I0004
张占海,一位从贫困山乡走出来的企业家,在自身事业取得成就之后,念念不忘家乡的父老乡亲,关爱村子里的老人们,热心于家乡的教育事业,谱写了一支和谐动人的乐曲。  相似文献   
29.
湟水拾零     
湟水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大坂山南麓,全长374公里,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湟水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2.2%,孕育出了灿烂的马家窑、齐家、卡约文化,养育了青海省约60%的人口,被称为“青海的母亲河”.  相似文献   
30.
本文主要记述了川边藏区交通“乌拉”的形成和发展,重点阐述了清季赵尔丰和民国时期刘文辉对“乌拉”的整顿和改革。在此基础上,论述了交通“乌拉”对川边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希望通过交通“乌拉”这段历史研究,能对今天“治藏安康”有所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