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云南大学外语学院的学生马琴华来说,4月22日,是个难忘的日子。那一天,在上海世博园区云南馆做志愿服务的她,亲手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献上了象征吉祥、健康和平安的香包。  相似文献   
82.
《南方人物周刊》2010,(20):80-81
在改革开放的30余年里,在社会代际之间的接力关系中,总有一些人会最先接过十一代接力棒,他们在各个领域中锐意进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领地,更早地“建功”或“证言”,是这个时代当之无愧的主角;他们或者是已取得了一定的行业成就,引领时代,创造空间,确市规则,其成就令社会无法忽视;或者是以其智力成果,引导了同时代的年轻人向高处进步;或者是人格高尚,以行动引领时代风范;  相似文献   
83.
<正>1804年秋,年仅19岁的林则徐参加福建乡试中举,春风得意;第二年,满怀信心的少年举子林则徐来到京城参加会试,没想到却名落孙山,他受到沉重打击。为了谋生,他和当年的父亲一样,当起私塾先生。  相似文献   
84.
2009年12月22日下午,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意大利和东南亚等13个国家的“首期海外华裔青年禅武文化专修班”教练、学员及媒体记者一行近60人到达湛江市,开展为期三天的传统文化参观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85.
孟晓旭     
《神州民俗》2010,(8):F0002-F0002
孟晓旭,我国青年二胡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青年二胡教师。 7岁起随父习二胡,先后师从杨松盛,关文举教授。199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属小学,师从我国著名二胡演奏家、教育家薛克教授。1996年以优异成绩免试进入附中就读,期间担任中国少年民族管弦乐团首席。2000年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  相似文献   
86.
徐建融 《收藏家》2009,(1):81-87
“当代艺术家”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指画(或者制作)“当代艺术”风格的艺术家;第二种是指活跃在“当代”的艺术家,至于他的艺术风格,可以是“当代艺术”,也可以是“现代艺术”,还可以是“古典艺术”。本文所指,是就活跃在“当代”的,尤其是70岁以下的中青年艺术家而言。  相似文献   
87.
彭美贵 《沧桑》2009,(4):144-145,155
马克思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蕴涵相当丰富的思想:按照理性神的启示行事;防范幻想及其重要根源——虚荣心取代理性神的位置;遭遇虚荣易丧失理智,丧失理智则陷于无助,陷于无助该求援父母;在父母的帮助下应学会独立处理择业过程中理智与虚荣的关系;要在尽可能选择有尊严的职业的同时注意规避隐性风险;应遵循的主要择业指针在于追求人类幸福和自身完美。马克思在择业问题上的深邃智慧,对于在当前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需要选择职业的青年一代,依然具有极高的信念引导价值和教育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8.
以歌声回答敌人的炮击台儿庄大捷后,我们十三军青年战区服务团分成两路,大部分团员留在徐州,参与祝捷和劳军演出,其余分组挺进战地前沿的赵墩、运河、宿羊山、车辐山等地,设立战地军民服务站,为过往部队供应茶水、报纸(主要是  相似文献   
89.
欢快的旋律,洋溢在"巴拉馆"(台湾卑南族语,即训练青年的场所)广场,头戴花冠,服饰鲜丽的卑南族人,交叉相挽着手,环绕成一个大圆圈,载歌载舞地回转。充满原始风味的歌声,抑扬顿挫,使在一旁的观众,也融入了他们的快乐中,情不自禁地跟着踏歌而舞。  相似文献   
90.
张华腾 《文博》2009,(3):76-79
2007、2008年福建教育出版社先后出版了由中、澳学者共同整理的澳火利亚悉尼米歇尔图书馆莫理循文库的部分资料,即莫理循著、中国青年史学家、翻译家北京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窦坤博十翻译的《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莫理循文/图、窦坤博士和澳大利业国立大学《东业历史》学术期刊资深编辑海伦女士整理翻译的《1910,莫理循中国西北行》。两书记述的是1910年莫理循的西北行(《一个澳大利亚人在中国》还包括莫理循1894年的西南行),但前者主要是文字记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