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篇
  免费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云冈石窟     
云冈石窟位于大同市城西十六公里的武州山南麓,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一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4个,主要洞窟45座,造像51 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雕刻艺术精湛,造像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感人,堪称中国佛教艺术的巅峰之作,代表了五世纪世界雕刻艺术的最高水平。1961年3月,云冈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5月,成为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云冈石窟的开凿并非偶然,她与佛教的东传,中西文化交流有着密切关联。印度佛教诞生于恒河流域,大约至公元前一世纪,在印度河上游形成了新的佛教圣  相似文献   
82.
“好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起虎皮斑,提起钓鱼钩。”这是流传的验漆口诀,自从在雕漆大师文乾刚口中听到,这四句话多日来一直在我脑中久久徘徊。这里的“漆”指的可不是现在使用的化学涂料漆,而是大漆。割开漆树树皮,从韧皮部流出的一种乳白色液体,可以用来髹涂器物,称为“大漆”、“生漆”、国漆”或“土漆”。  相似文献   
83.
乐彤 《旅游纵览》2013,(9):104-107
加入中国女摄影家协会是不少女性摄影爱好者的夙愿,她们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摄影技艺,女摄协也张开了双臂,热诚地欢迎她们。本期所刊登的11幅作品,正是近期女摄协新会员入会时提交的作品选登。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摄影成果,值得一提的是,从她  相似文献   
84.
王长启 《丝绸之路》2013,(23):66-69
◆骑狮带鹰拴马桩 通高210.5厘米,桩截面25×25厘米。骑狮桩首,骑狮人头戴圆顶帽,后留长辫,留八字胡须,嘴带微笑,身着圆领宽袖长袍,身前倾,左肩落一鹰,双手紧抓狮耳,欲赶狮子起立奔跑。似看到了前方有新的猎物,放鹰捕捉。狮子粗眉凸起,大眼睁开,如意形高鼻,呲牙咧嘴,  相似文献   
85.
王长启 《丝绸之路》2013,(21):69-76
顾名思义拴马桩是拴牲口的柱子,它的出现与人们饲养牲口有关,早在汉代画像石中,就生动雕刻有马拴在拴马桩的图像,例如,1911年4月,四川永川西北乡冰糟村崖墓出土石棺上刻有一马栓在柱上;1994年,四川新津邓双乡石广湾岩墓出土石棺上刻一马拴在柱上,柱顶还刻一猴。唐代韩干画《照夜白图》绘一桩拴一马,  相似文献   
8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问题是当前我国非遗研究的热点。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否进行旅游开发,有何必要性?从广西靖西壮族织锦技艺的旅游开发研究中发现,旅游开发不失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出路。  相似文献   
87.
靳彦乔 《收藏家》2000,(7):43-43
犀角雕刻是明清工艺品中的重要门类。他与竹、木、金、石工艺品一样,成为几案上不可缺少的清供和珍玩。角的使用在新石器时代就已有之,而角易腐朽,故极少出土的记载。至朝代,犀角的雕刻工艺逐步进入了繁荣的时期,清代中期则达到历史的鼎盛。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明代及清代的犀角艺术品、从不同侧面反映着明清两朝的艺术风格。“明犀角雕仙人乘槎杯”,是犀角  相似文献   
88.
海涛 《东南文化》2000,(6):86-93
在我国诸多工艺美术中,象牙雕刻是具有独特风华的一门。象牙属于有机质、表面滑润莹澈如玉,纹理细密规则、易受刀,用之雕刻精巧的器物,即成天然与人工斧凿之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89.
林银 《福建史志》2000,(6):54-54
福州寿山石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艺术爱好者的青睐。寿山石雕东门派传人林寿堪雕刻工艺及艺术风格尤为独特,作品多次获奖,值得欣赏和珍藏。  相似文献   
90.
关中唐墓壁画残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建林  刘阿妮 《文博》2001,(3):37-41
以西安为中中心的关中地区近50年来曾经出土为数众多的唐墓壁画,使我们有幸能够亲眼看到千余年前唐代艺术家们的作品。这批壁画以其表现出来的丰富内容、精湛技艺不但成为中国的艺术珍品,也已经成为世界的艺术珍品。怎样将这些壁画尽可能完好地保存起来,继续传给后代,是我们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保护壁画的第一步是了解壁画的制作技术,以及画面和颜料等材质的状况,在此基础上,才可以寻找壁画变色、龟裂、起甲、空鼓、脱落等衰变的原因,研究出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