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1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3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崔小军 《神州》2020,(6):42-42
我国的石雕装饰艺术流传了千年发展传承下来的文化瑰宝,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手工艺术雕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直至今日许多雕技术在工艺美学等诸多方面上也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并且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知名度逐日剧增,当代的石雕创作者更是要传承精湛的雕刻技巧,并着手于现在,放眼于未来,勇于创新石雕雕刻理念,结合佛儒道思想精华及石雕雕刻特色,将当代中国石雕雕刻艺术发扬光大,灿烂绽放于世界舞台之上。  相似文献   
972.
辽代历史悠久,文化独特,是我国古代金银器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辽代金银器汲取隋唐时期繁荣发展的营养,在吸收中原文化、西方文化和周邻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更加灿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金银器风格,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瑰丽的艺术造型代表了古代北方契丹民族金银器制作的巅峰,在草原文化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973.
景德镇湖田窑北宋仁宗时期(1023—1063年)新出现了褐色点彩装饰器物,其工艺特征、技术来源和对景德镇元代以后釉下彩绘工艺的影响一直受到广泛关注。研究采用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体式显微镜、高温热膨胀仪等,分析了8件北宋褐色点彩瓷枕样品的胎、釉、彩的化学组成,及胎体吸水率和烧成温度,初步揭示了景德镇湖田窑出土北宋褐色点彩瓷枕的制作工艺和化学组成特征。结果显示,褐彩瓷枕胎体表面留有明显的网格纹痕迹,在棱边内侧有镶接和泥条加固痕迹,应是在布上拍打成泥片后,逐面镶接成型制得;胎体烧结状态、烧成温度和吸水率相差较大,表面褐色图案为采用富铁原料在胎体表面彩绘后,施灰釉后经1100℃以上高温一次烧制而成。研究结果不仅有利于明晰其化学组成特征和工艺特征信息,而且将为研究和揭示景德镇早期彩绘装饰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74.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玉为中心载体的玉文化,深深影响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成为中国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发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而绵延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有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点。玉作为中华民族的先民从石头中筛选出来的"石之美者",具有温润莹泽、缜密坚韧的美感和实用功能。在漫长的筛选过程中,和田玉成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的"国石"。玉是中国的国宝,因此成为重要的图案素材,在1978年、2000年、2011年、2012年多次登上我国的邮票。  相似文献   
975.
湘西南盛产樟、梓、楠、柚、松、杉及楠竹等木竹材料,大都质地细腻,纹路曲美,且坚实耐久,有的还天生丽质,气味芬芳,防虫防腐,是建造房屋和制作家具的上好材质。在古代的湘西南地区,多以木材为主建造房屋。在建筑形式上,又充分利用原材所具有的径圆树长杆直的优势,大都沿用“干栏”式建筑为基本模式范本。“干栏”式建筑,早在三千多年  相似文献   
976.
广东佛山石湾窑是我国著名民窑,形成于唐宋,繁荣于明清,至今仍流传使用.其历代产品以种类丰富、光润绚丽为特点,明清后善仿名窑产品.它的形成发展与宋元时期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商品经济的活跃和对外贸易的发展等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并开创了独特的民窑风格.  相似文献   
977.
利用XRF、金相显微分析等手段对湖北省荆门市境内左冢楚墓群出土的金属器,特别是青铜器进行了测试分析,XRF分析表明该楚墓群出土的青铜器多为铜、锡、铅三元合金,且容器的锡含量低于兵器和工具,而铅含量则相反。金相分析显示左冢楚墓群出土青铜器多为铸造组织,其中3件铸后经过不同程度的加热;而热锻成形的器物有4件,其中有一件在锻后进行了冷加工。结果显示,此批青铜器合金成分比较科学、制作工艺比较先进。  相似文献   
978.
吕静 《南方文物》2022,(1):222-230
作为两汉丧仪新现象的殓具面罩,存在多样的形态和繁缛的加饰手法。通过对出土面罩展开类型学方法的研究,揭示面罩在制作工艺、加饰手法、审美表达以及使用地域等方面的规律及其文化意义。简言之,面罩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A式的前桥形箱体面罩,采用漆工艺的制器和加饰手法,包括夹纻胎、以及素髹、彩绘、铜及金银贴饰技法,且流行于广陵国辖内,向北不逾淮水。二是B式的覆斗形箱体面罩,是木工工艺的精湛体现,出现在广陵国以外的汉地领域,却未见采用漆与漆工艺。  相似文献   
979.
张润平 《收藏家》2022,(5):13-20
<正>白釉瓷经过北朝时期的初创,隋代发展,到唐代已经非常成熟,以邢窑白瓷为代表,制瓷工艺精湛。唐代制瓷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瓷器已成为生产的主流,形成了以北方邢窑白瓷和南方越窑青瓷为代表的两大瓷窑系统,生产出“类银类雪”的白瓷以及“千峰翠色”的青瓷,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北方邢窑生产白瓷品质优良,制作工艺精湛,产量大,唐代邢窑白瓷在当时畅销国内。在唐代北方遗址和墓葬中发现最多,如陕西、河南和河北等省。唐末至五代时期邢窑开始衰落,河北曲阳定窑取而代之,  相似文献   
980.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搪瓷工业发展迅速。兰州搪瓷的制造及其工艺设计,是特定时代下多种文化碰撞与融合的体现,它不仅给兰州人民带来了现代的消费时尚和日常生活的便利,也满足了人们对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艺术的需求。本文在梳理兰州搪瓷业发展光辉历史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搪瓷制造工艺设计中的纹样类型与艺术特色,以期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