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9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多重背景下,我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在重构。居住分异是研究社会空间分化的重要维度。以上海市闵行区古美街道为例,说明城市向郊区的侵入与接替过程中,社会经济环境、就业等复杂因素综合作用使郊区居住分异由一元同质性社会空间向非均衡多元异质性社会空间转变。演变中凸显了就业市场需求与流动人口居住空间萎缩、空间隔离和农民的社会垂直流动少等问题,建立贫困群体的城市规划、将流动人口纳入廉租房受益范畴,多渠道加强就业信息建设、增强就业培训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62.
对小城镇发展与规划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诠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冯健  杜巍 《人文地理》2000,15(5):10-13
首先从3个方面讨论了如何理性地看待小城镇发展的问题:城镇人口规模的扩大不是乡村城市化水平度量的唯一标准;小城镇发展应由追求外延式规模扩张逐步走向内涵式发展;小城镇及其乡村腹地发展战略的制订和论证应在小城镇规划中予以突出。继而提出小城镇规划的首要着眼点应是营建宜人的居住环境;认为小城镇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突出个性而非盲目追求共性,并从小城镇景观形象的规划与设计、主导产业选择与小城镇发展模式的确立、规划的创新等方面探讨了突出规划个性的实践操作。最后,强调小城镇规划的最高目标应定位在如何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上。  相似文献   
63.
日本对海南岛调查之评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长期以来,学界关于抗战时期海南岛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海南抗战、日军暴行和日本资源掠夺等领域,对日本在海南岛调查活动的研究则鲜有涉及,笔者根据日本投降时残留于金陵大学的部分资料和台湾总督府外事部相关资料,撰成此文,拟就日本近代对海南岛调查之动机、调查之机构、调查之分期、调查之内容等作一综合性探讨,以期引起学界埘此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64.
卜楠 《丝绸之路》2000,(4):49-49
当中国政治文化中心日渐东移之后,地处在历史长河中,西北一隅、黄土山塬的灵台被冷落了。然而,人们并没有忘记灵台还有个皇甫谧。东汉建安二十年(215),皇甫谧生于今灵台县朝那乡的皇甫湾。3岁时,由于生母病故被过继给叔父,迁居河南渑池。40岁后又回到灵台,在皇甫湾居住了短暂的时间,然后搬到今灵台县独店乡张鳌坡村,直到公元282年溘然长世,葬在张鳌坡村边。  相似文献   
65.
西汉帝陵陵地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睿文 《文博》2001,(3):17-23
关于西汉帝陵陵地的分布原则讨论颇多,但是总的说来,无外乎是陵地的安排存在昭穆制度与否。二者争论的焦点集中在西汉是否存在昭穆制度、其昭穆次序如何以及西汉帝陵的朝向对昭穆排列的影响等方面。在我们看来,双方意见都存在问题。问题的症结在於这两种观点考虑的都只是十一座西汉帝陵,忽视了汉太上皇万年陵,没有把万年陵纳入西汉帝陵的系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6.
邬烈炎 《东南文化》2001,(12):60-65
就整个色彩艺术发展与理论研究过程的比较而言,西方学把目光集中在色彩现象的成因上,追根寻源的结果产生了以光色理论为出发点的色彩学,在实践上追求客观物象色彩的视觉真实表达。我国大量的色彩画论与画诀集中在配色与着色经验的探讨方面,色彩运用与社会意识形态,化心理结构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脱离而独立发展。从无数作品反映出的用色规律可以看出,中国色彩艺术始终把用色作为表达感受的手段,以体现某种观念理想与情感,手法的重点放在物象归类并善于找出最具本质的表达,又善于与各具特点的材料相结合,适用于不同的环境与用途,极富装饰意趣。  相似文献   
67.
天祝藏族自治县位于祁连山东部,东接景泰、南连永登、西邻青海、北抵古浪,为河西走廊之门户。是“古丝绸之路”的古道之一。全县总面积为7149平方公里,有藏、汉、土、蒙、裕固、回等十六个民族构成。藏族是天祝居住最早的少数民族。天祝史属安多藏区,俗称华锐,意为英雄的地区或部落。历史  相似文献   
68.
临江和贺江在这里交汇,5000多年前这个地方就有了人类居住。从西汉开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里都是州、府、郡、县治的驻地,遥遥两千年岁月,治地历称临贺县、临贺郡、贺州等称谓。1952年8月,贺县人民政府驻地从贺街镇搬迁到八步镇,遗留下的那座古镇,就是临贺古城。  相似文献   
69.
唐代,洛阳诗歌创作繁荣,诗人云集,被誉为“诗都”。唐代三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相会于洛阳,“诗魔”自居易晚年长期居住于洛阳,最终长眠于龙门山琵琶峰。宋之问、沈俭期、孟浩然、王维、刘希夷、王昌龄、杜牧、等60多位名的唐代诗人,他们或在洛阳做官,或来洛阳访亲寻友、观光游览,都为洛阳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  相似文献   
70.
何平 《民族译丛》2001,(5):45-53
佤族是一个以阿佤山为中心,主要分布于中国和缅甸两国交界的边境地区的跨国境民族。跨国境民族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战争、自然灾害、民族压迫或人口压力等因素,导致某一民族的一部分由原先居住的国家向邻国迁徙,从而形成跨国境分布的格局,即形成了所谓的跨国境民族;另一种情况是,某一民族原来就居住在某国的边境地区,并没有明显的、大范围的迁徙,但由于边界的变动,从而成了分布在两个国家的跨国境民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