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斯威土兰国王姆斯瓦蒂三世有13个妻子,他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总是与成群妻妾和风流绯闻联系在一起。16岁的准王妃汀特斯瓦罗·恩格本尼不愿嫁给国王,逃亡至英国,并于近日提出新的政治避难申请,让以风流闻名的姆斯瓦蒂三世再次引人关注。  相似文献   
52.
1938年3月8—10日,金陵大学医院威尔逊医生,带着一些手术器械和材料,前往栖霞山休假,实际上也是一次巡诊。他目睹了栖霞山劫后景象,所见所闻印证了此前中外人士关于日军暴行的记载。威尔逊去了江南水泥厂难民小医院,并为栖霞寺难民提供医疗咨询。这也是辛德贝格离开南京前,联手威尔逊,为栖霞山难民们实施的又一项人道救助。  相似文献   
53.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大批难民流离失所,中国大地民生凋敝。随着战争的深入进行,国民政府的难民救助工作由混乱逐渐清晰,由单纯的难民收容逐渐转向集难民安置、难民教育与实业抗战相结合的系统工程。本组史料即为中国劳动协会理事长朱学范等人为安置难民、倡导生产、筹办难民技工训练班的有关文书。  相似文献   
54.
江苏宗教界在抗日战争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当日本侵略的铁蹄践踏我国的时候,江苏宗教界人士同全国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反对日本侵略。他们或呼吁,或设难民收容所,或组织救护队,或直接奔赴前线,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赞歌。  相似文献   
55.
淞沪抗战爆发后,上海无数难民流离失所。上海各慈善团体、各旅沪同乡会及其他社会组织纷纷设立机构开展难民工作。它们开办收容所收容难民,并克服重重困难,多方筹措资金,将难民分批遣送回原籍,力图给予妥善安置。这对于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保存抗战力量,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6.
解放前,他曾经用过张松年、张又新等好多名字,潜身在各地从事党的地下活动。1947年3月,我回到南京,是他来下关找我接上关系。我们先后断续有将近两年时间的接触,他给我的印象是:浓眉之下两眼炯炯有神;脸上虽注意修面,总保留着发青的重胡茬;穿着整洁、朴素,举止稳重、斯;一口铿锵的普通话,谈笑风生;胸襟开阔、好学不倦;  相似文献   
57.
义和团运动时期江南绅商对战争难民的社会救助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义和团运动后期 ,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中外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 ,便自行动员大量社会资源 ,深入华北地区来救助因兵灾而流落当地的江南人士。这种跨地域救济兵灾难民的活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它的发生一方面以江南地区的慈善传统和义赈实践为基础 ,另一方面又借用了西方式公益事业即红十字会的救济模式。正是这种中国地方传统与西方影响的结合 ,展示了中国近代公益事业产生的一个独特途径。  相似文献   
58.
杨恒 《中国钱币》2008,(2):62-63
2007年,在施陶芬贝格诞辰100周年之际,德国发行了被称为“德国命运之年”的以纪念施陶芬贝格为主题的纪念银币系列共5枚:第1枚,主图为施陶芬贝格头像(图1),周围文字为其姓名和诞生年份;第2枚,主图为纪念二战时期的海上营救行动(图2);第3枚,主图为失去家园颠沛流离的难民(图3);第4枚,  相似文献   
59.
南京大屠杀期间,20多位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凭借其中立国国民的特殊身份,在保护和救助难民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与这些欧美人士一起工作的还有大量中方工作人员,最高峰时多达1500余人,主要包括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下属各专门委员会的中方成员、各难民收容所的中方管理人员以及国际委员会基层及协作机构的中方工作人员,他们冒着生命危险、不计报酬、义无反顾地参与难民救助,承担了大量具体和繁琐的工作,与大屠杀期间留在南京的欧美人士一样,他们也是英雄。  相似文献   
60.
路阳 《史学集刊》2021,(3):121-131
二战的爆发造成全球产生了大量的难民和流离失所者,国际社会围绕这一问题的解决进行了积极探索。国际难民组织作为联合国处理难民问题的专门机构应运而生,通过与各国政府、社团组织开展合作与互动,共同致力于战后国际难民问题的解决。该组织重点从难民的照护、失踪人员追踪、法律和政治保护等领域出发,参与到国际难民保护实践当中。同时,该组织通过遣返、重新安置以及本地安置等方式积极推动难民安置目标的达成。作为联合国对于战后难民问题的制度化回应,国际难民组织的实践本身体现了持不同立场的国家之间的合作,也逐渐显现出各国的合作意愿与冷战现实之间的矛盾。随着冷战在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开启,国际难民问题日趋复杂且出现新变化,联合国难民署的成立标志着全球难民治理进入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