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5篇
  免费   0篇
  29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河南省荥阳官庄遗址发现了用于制陶的粘土原料以及未烧制的陶坯,这为研究西周中期以后中原制陶技术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研究资料。为此,本研究利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仪、X射线衍射分析仪分析了部分原料和陶坯,并使用马弗炉对其中的陶泥进行了烧制实验。结果发现,官庄遗址的制陶原料含铁量较高,烧制过程中析出磁铁矿等铁类矿物,且烧成陶色偏深;此外,制陶原料和同期陶片之间物相的趋同性和化学成分的聚类性,显示陶器本地生产的特性。研究结果为研究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时期制陶技术提供了基础材料。  相似文献   
22.
任雪莉 《收藏家》2022,(1):83-90
复合铜礼器是将不同功能的器物搭配组合成一套,如壶与觯、卣与觯、卣与觚、鼎与俎等,与目前学界所理解的"一器多用"涵义有所区别,体现在其各部件的功能,一定是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复合铜器主要出土于豫陕地区,山西、湖北、安徽等地也能见到。在搜集的10件器物中,除2件为商代晚期安阳出土,其余也都或多或少受到商人的影响。复合铜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藏玄机。将器盖稍加改动,就变成饮酒的杯子或者切肉的俎案,这种理念上的创新,与今天设计思想中的all-in-one,即一体化、多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从形制特点、使用方式以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复合铜器尽管设计奇巧,使用便利,但仍然不被社会广泛接受,这是其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丰京大原村制陶作坊遗址发现西周晚期的两座陶窑(Y14、Y15)、灰坑、垫土和灰层等遗迹集中分布,地层堆积复杂。通过发掘,我们对两座陶窑的使用、改造和废弃过程有了深入的了解,确认Y15早于Y14。半倒焰窑Y15用红烧土块和泥浆粘合成烟道内壁,在烟道底部设置两个吸火孔,并在改制成横穴升焰窑后继续使用。另发现大量陶坯。  相似文献   
24.
杨博 《江汉考古》2020,(2):91-102
随葬礼器在墓中的区位特征对于判断随葬品的性质与用途,探求墓葬器用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州叶家山、宝鸡石鼓山墓地可分别作为西周初期诸侯国与王畿地区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特点的代表。结合过去发现的同时期墓葬资料可以发现早在西周初期周人已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以食器为中心的器用组合关系。就其在墓葬中的区位而言,存在着(1)按大类分置;(2)食、酒水器分置;(3)酒水器聚置,食器分置于酒、水器两端等三种情形,前两种体现出周人重食的文化特征,后一种强调酒器似与周初西迁的殷遗民有关。  相似文献   
25.
李阳 《沧桑》2010,(2):233-234
作为清代"性灵诗派"的重要代表,诗人张问陶素以直抒真性情见称。本文通过对其闺情诗的分析,进一步探讨船山诗之不同流俗、至情至性,及其在清中叶诗坛所特有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6.
一、遗址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2005年5月—6月,为配合赤峰—通辽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位于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小东沟遗址进行了发掘工作。该遗址东北距奈曼旗约35公里,西部约5公里为赤峰市下洼镇所在(图一)。遗址所在林地沙化极为严重,地表可见大量陶片、瓷片及石器等。林地为北高南低的缓坡,北部向上为坡地的制高点,南部向下的平缓地带为现代耕地。遗址以公路在坡地上设立的一处中心点为基点,按象限法分为四区。I区和II区向东约150米  相似文献   
27.
5500年前,几乎使太湖地区濒临灭亡的一场大水缔结了吴地与玉化和鱼化的不解情缘,玉化和鱼化又共同造就了具有玉的秉性和鱼的天性的虚心、细腻、活跃,讲究精益求精,崇尚开拓开放的化特征。玉化和鱼化蕴育了明社会的合理内核,为泱泱中华迈入明社会的门槛,在组织结构和意识形态两个方面提供了必要的历史基础,而玉器从实用器进而逐步发展成为国家礼器的整个过程也即是夏代礼玉制度的重要渊薮。  相似文献   
28.
院文清 《收藏家》2012,(6):35-42
湖北以"鄂"为其简称,其历史相当的悠久。"鄂"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写作"噩"。自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在湖北随州,先后发现了几批数十件西周早期青铜器,最为重要的是在一些青铜礼器上刻有"噩侯"等铭文。  相似文献   
29.
杜娟 《丝绸之路》2015,(2):21-22
青铜礼器与玉礼器在商周时期的政治生活中都有突出表现,二者既从不同角度反映当时的社会政治,同时又主次分明、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政治。一直以来,学者似乎更为重视青铜礼器的政治作用和文明标志,而把出现更早、地位更高、与使用者关系更密切的玉礼器放在了次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比研究,强调玉礼器在商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文明标志作用。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