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3篇
  49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本文在分析“抟”的同源词及阐发“抟”的词义引申脉络上,认为王力的《古代汉语》对“抟”的注释欠妥当,当训为“环绕”即可。  相似文献   
12.
郑甲锦 《东方收藏》2023,(12):142-144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作为陶瓷大国的中国,与人类文明发展密切相关。而中国人物绘画艺术崇尚工笔与写意,其创作风格历经千余年的沉淀和演进,名家辈出,名作流传至今,陶冶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审美。文章主要探讨中国人物绘画发展及与当代陶瓷艺术的融合探索,从其发展的主要历史时期、代表性画家、工笔技法、写意技法及其美学探索展开论述,希望能够为当代陶瓷的创作和欣赏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德化是我国三大瓷都之一,制瓷工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德化瓷质具有洁白、光亮、莹润、坚韧、实用、耐温、耐酸等特点。素以“薄如纸、明如镜、自如玉、声如磬”的独特风韵著称于世,尤以塑制各种精巧的人物、佛像、器皿的瓷雕驰名中外。早在宋代,不仅能大量烧制青瓷、青白瓷、白瓷的各  相似文献   
14.
景德镇瑶里镇东埠古村落作为景德镇瓷源文化的重点区域,是高岭土制瓷原料开采的重要产地,更是景德镇陶瓷文化对外交流和传播发展的重点开发区域.本文将探讨文旅融合背景下景德镇瑶里东埠古村落结合地域陶瓷文化特色开展的旅游规划与设计,在分析归纳瑶里东埠古村落的特色旅游资源基础之上,针对瑶里东埠古村落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文旅融合背景下东埠古村落的规划发展目标,提出瑶里东埠古村落的文旅规划发展策略,以期促进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助力当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马希桂  马琛 《收藏家》2012,(11):13-20
宋代是我国陶瓷艺术发展的一个巅峰,名窑辈出,争奇斗艳,在我国陶瓷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第九届全国科技考古学术讨论会上所报告和收到的103篇论文的内容,对我国科技考古的进展作一简要介绍.内容涉及生物考古和农业考古、年代测定、陶瓷考古、冶金考古、玉器及玻璃器的产地和结构分析以及环境考古、遥感考古和文物保护等.这些论文的内容充分展示了近些年来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动态,全面反映了我国科技考古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以陶瓷来塑造兔的形象,反映出了兔和人的亲密关系。瓷器从东汉晚期真正烧制成功后,兔的形象就开始出现在瓷器的制作和装饰上。历经隋、唐、宋、辽、金、元、明、清不同历史时期,在青釉、白釉、青花、釉里红、白釉黑彩、粉彩、三彩等不同釉彩品种和越窑、磁州窑、景德镇窑等不同窑口中都有以兔为形象的立体或平面的陶瓷作品。同时,兔更以十二生肖之一的形象出现在以陶或瓷制作的十二生肖组俑中,反映出兔子所代表的文化与民俗特性。  相似文献   
18.
瑞典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图书馆收藏的一套50幅的中国瓷器烧造图,是18世纪上半期绘制于广州的早期外销画作品,由瑞典东印度公司首任大班坎贝尔从广州购回,是目前所知的数量最多的一套瓷器烧造图。这套广州外销画的早期图册,为我们了解早期外销画的发展、早期中瑞贸易史、瑞典早期远东科学考察史以及中国瓷器生产史,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图像资料,其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19.
亚欧内陆的东西方陶瓷贸易始于12世纪末,景德镇窑、定窑和耀州窑的瓷器通过宋、金和西夏边境榷场及回鹘商人转运,到达中亚西辽和西喀喇汗王朝境内。蒙古对亚欧大陆的征服一度刺激了东西方陆路交通,但直到1323年察合台汗国归降之后,元朝与察合台汗国、金帐汗国、伊利汗国之间的陆路交通始告畅达无阻。134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1351年元朝南方战乱,中国陶瓷的陆路贸易渠道再度中断。中亚和东欧地区所发现数量众多的14世纪早中期景德镇窑、龙泉窑瓷器及少量磁州窑类型陶瓷,就是这一时期亚欧内陆贸易短暂繁荣的结果。尽管持续时间较短,但中国陶瓷通过陆路贸易可远达俄罗斯西部,为探索当时陶瓷贸易体系结构提供了必要条件。影响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构成的主要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区域中心城市对于贸易圈范围的控制作用;另一方面是中低端陶瓷器产销竞争对贸易圈内涵的塑造作用。对亚欧内陆陶瓷贸易形成控制作用的三座区域中心城市是元大都、察合台汗国都城阿力麻里和金帐汗国都城萨莱。阿力麻里是亚欧内陆陶瓷贸易体系的中间节点,中国北方窑场陶瓷与中亚、东欧釉陶以此为界各向东西分布。这就形成了分别以元朝和金帐汗国辖地为中心的东西两个贸易圈,高档瓷器为跨贸易圈商品,而中低档陶瓷则更多地局限于圈内流通。  相似文献   
20.
黄晓宏 《丝绸之路》2010,(14):23-26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陶瓷贸易一度繁荣,国家对海外贸易的重视、指南针的发明、中国瓷业中心的南移、瓷器烧造技术的进步、中国瓷器价廉物美、广泛的实用性和较高的艺术欣赏性等因素起了重要作用。海上陶瓷贸易以两条路线为支撑,以众多贸易港口为依托,陶器贸易遍及亚、非、欧、美、澳等各大洲。这一时期输出的种类繁多的瓷器,对内刺激了各地瓷窑的发展,对外间接或直接传播了陶瓷烧造技术,也改善和丰富了所达之地人们的物质生活,影响了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和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