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周苗 《文博》2011,(1):37-41
1972年发现的唐阿史那忠镇墓石与其他唐墓出土的镇墓石上的文字内容有较大的差异。目前,学界对于该石上的文字内容还没有完全弄清楚。本文利用《大汉原陵秘葬经》和《地理新书》两部传世史料对阿史那忠镇墓石上的文字做进一步地释读,进而分析阿史那忠镇墓石上所反映的丧葬习俗。  相似文献   
72.
乌拉溪乡石棺葬墓地时代自战国至西汉时期。墓室结构独特,陶器、铜器的出土丰富石棺葬文化内容,海贝的出现则反映了当时文化交流和交通状况。  相似文献   
73.
四川茂县牟托石棺一号墓从墓葬规模、随葬器物数量和奢华程度等方面来看,均属第一.关于该墓的时代、文化因素、墓主族属,学界还有不同认识.其中墓主族属应为最主要的问题.该墓的石棺顶部放置1件青铜罍和1件甬钟,而罍、钟为蜀文化最重要的礼器.另,墓中出土小彩石亦为蜀文化所特有;“尚五”、“享五”似为蜀王特权,不能以该墓随葬器物中不见五件一组的成套组合,就否定其为蜀人墓.  相似文献   
74.
在1996年福建昙石山新石器时代遗址第八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一件形态特殊的陶器,在目前国内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学界对其的认识也较为模糊。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该器物可能是我国古代早期初具冥器性质的原始"魂瓶",或由瓮棺演变而来。  相似文献   
75.
海南黎族作为华南沿海重要的海岛原住民,曾先后引起中外民族学者的关注与调查,但少见考古学者对黎族的专题调查。邵望平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家,《黎文化的考古启示》一文是她二十多年前在白沙、昌江、东方等黎族村寨的调查记录,留下了许多前人没有涉及或少涉及的珍贵资料。比如在"村寨聚落"上,她的重点不在"干栏式"、"船型屋"等前人常说的物质文化,而是深入观察广场、住屋、仓房、道路等内在布局,依次围绕村寨的菜地园圃、经济作物林、次生林、原始森林等外在环境"带",抓住了人群的"活动形态",深刻、独到;又如"葬俗与宗教信仰",她所记录的独木棺入殓、墓地中前后墓葬"挖破"关系、凶死者俯身葬背插竹签、住屋门口保留无主老坟并树石板涂白粉等,都极有"新意"。这类细微的观察、体现考古学家独特视角的资料,文中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76.
宋蓉 《文物春秋》2013,(5):11-18,58
本文通过对冀中南地区中小型汉墓的墓葬形制和典型随葬器物的类型学研究,将之分为六期,分别为西汉早期、西汉中期、西汉晚期至王莽时期、东汉早期、东汉中期及东汉晚期,并概括各阶段墓葬形制及随葬器物的特点。  相似文献   
77.
一、遗址地理位置及发掘概况2005年5月—6月,为配合赤峰—通辽高速公路基本建设的顺利进行,对位于通辽市奈曼旗义隆永镇小东沟遗址进行了发掘工作。该遗址东北距奈曼旗约35公里,西部约5公里为赤峰市下洼镇所在(图一)。遗址所在林地沙化极为严重,地表可见大量陶片、瓷片及石器等。林地为北高南低的缓坡,北部向上为坡地的制高点,南部向下的平缓地带为现代耕地。遗址以公路在坡地上设立的一处中心点为基点,按象限法分为四区。I区和II区向东约150米  相似文献   
78.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籍为天下主,命立十八王。五年(前202年),汉诛籍,天下归为一统,王家异姓。“讫于孝文,异姓尽矣”。目前发现的异姓王陵很少,只见南越王赵昧、赵王张耳等少例。汉初由于藩国过大,“夸州兼郡,连城数十,宫室百官,同制京师”,弊病日益显露出来,“文帝采贾生之议分齐、赵,景帝用晁错之计削吴、楚,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皇子多立为诸侯。  相似文献   
79.
先秦时期葬具的装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许卫红 《文博》2000,(5):17-21
生老病死是人们历来所不能回避的现实。《说文》:“人归为鬼”,鬼假借归音,体现了古人将“死”等同于“归回原处”的灵魂观念。这种观念指导生者按照“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原则处理故去的亲人,也就出现了象征另外一个世界的起居处所──葬具。《说文·木部》“棺,关也,所以掩尸。”葬具的质地一般以木棺为主,也有石棺、瓮棺和少量的金属棺;棺外的套棺为椁。随着这些葬具的出现和发展,不仅在使用上逐步制度化,而其制作也日趋复杂讲究,葬具的外表装饰受到重视,这种做法其实是和地上居室建筑遥相呼应的。装饰的方法也同地上…  相似文献   
80.
王恺  王凌 《收藏家》2000,(11):2-6
世人瞩目的北京老山汉墓发掘进展一波三折,专家断定,棺木早已被盗墓者自内椁拖出,“开棺”似乎仅仅成了必需的程序。但近日来,考古队员于内外椁之间依然发现有珍贵文物出土。这种现象绝非偶然,1995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西汉楚王刘戊墓即是一例,本刊特别刊发此文以飨读者,亦为继续关注老山汉墓发掘的人们亮出一方“宝ji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