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从青铜爵的来源探讨爵柱的功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爵是夏、商和西周时期重要的青铜礼器之一。爵柱的功能为何是许多青铜器研究者和鉴赏者经常提出的问题。本文根据对史前陶鬶的研究,认为爵、斝皆源于陶鬶,青铜爵的柱是其祖形——“原始管流陶鬶”的流根处的“鸡冠形装饰”的演化,代表了“鸟冠”的意义。  相似文献   
412.
1999年秋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为了充分发挥陶寺遗址在中国文明起源研究中的作用.与山西省临汾行署文物局合作,在陶寺遗址展开了新一轮考古勘探与发掘,于今年春季发现了夯土城墙遗迹。国家文物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领导、专家20余人先后到考古现场考察、研讨,一致认为新发现的夯土城墙属于公元前2600-公元前2000年间陶寺文化的城址,这是山西地区首次发现龙山时代古城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13.
为研究湖南桃源县战国楚墓出土彩绘陶器的组成结构及保存现状,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法(EDXRF)、扫描电镜-能谱法(SEM-EDS)、X射线衍射法(XRD)和激光拉曼光谱法(LRS)等手段对陶器胎体成分、表面彩绘、金属涂层等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这批彩绘陶器胎体成分相近,为普通易熔黏土。彩绘陶器表面的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黑色颜料为炭黑(C)。在彩绘陶壶、陶鼎和陶敦表面发现金属涂层装饰,通过扫描电镜能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定涂层为单质锡,属于锡涂陶的范畴。同时红外光谱测试显示锡层内面棕黑色物质为生漆,可能混合其他胶结材料。以上结果为研究战国时期彩绘陶器,特别是锡涂陶的制作工艺及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414.
从平城时代到洛阳时代,再到邺城时代,北中国东部地区的墓葬文化既连续发展又有变化乃至突破。作者用"从平城到邺城"来概括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从葬俗、葬制和墓葬空间的营造几个方面来讨论墓葬文化的变迁。北朝是佛教日渐昌隆之世,这一时期佛教也与墓葬产生交集,因此本文同时对佛教的角色和地位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15.
李军霞 《华夏考古》2020,(3):104-110
本文在对河南许昌及周边地区出土的明代四合院式陶院落梳理的基础上,对它的分类、形制、特点及流行原因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16.
劉奕 《中华文史论丛》2020,(2):303-335+403
陶淵明詩歌以自然超妙爲宗,但古今詩人、學者卻不乏陶詩極富力量的各種議論。只是陶詩的力量究竟何在,其存現方式有哪些,卻一直缺少專門論述。其實陶詩同時具有承載包容和超拔絶俗這兩種力量,這源於其人格上曠達深静、疏淡樸拙與憂憤沉鬱、耿介峻潔二者的融合。表現在詩歌上,可以從三個方面觀察其力量的存現:其一是從風格上的"左思風力"來審視;其二是從"介"與"拙"的自我認同與自我描繪來看;最後則可以從較隱秘的字法、句法、章法上發現這種深厚廣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417.
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为配合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的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会同凉山彝族自治州博物馆等单位对宁南县钟家梁子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此次共发现287座新石器时代末期至夏商时期的石棺墓、土坑墓、瓮棺,大体可分为早晚两期。早期墓葬流行戳印纹、刻划纹和水波纹的侈口罐,广泛分布在宁巧地区的金沙江干流两岸;晚期墓葬流行素面磨光黑陶的小平底盘口罐,为该地区首次发现。随葬器物特征明显,地层叠压关系清晰,为研究金沙江中下游史前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18.
419.
陶寺晚期龙山文化与夏文化——论华夏文明的形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六大明古国之一,但有关中国明的起源问题,迄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或尚无较为一致的意见。对此,过去一些学认为我国明起源较晚,大约是在商代。例如日本贝冢茂树曾说,中国古代明形成的时代,应在商代前期。也有人说:“小屯殷墟化便是中国最早的明,或说便是中国明的诞生”。为此夏鼐先生曾作过一个很好的比喻。他说:“小屯殷墟化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明,如果这是中国  相似文献   
4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