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江陵九店墓地是东周时期一处由多个人群(或家族)共同埋葬的公共墓地.甲组墓中多随葬磨光黑陶器不见陶鬲,墓主为春秋早中期楚势力进入以前当地土著人群,内部包含若干分支,春秋晚期以后完全楚化或为楚所灭.乙组墓中可见相同的楚文化传统,春秋晚期开始出现在九店墓地.根据空白地带、墓向、墓位排列方式可将其划分为若干小区.社会基层组织以血缘关系为主导,但亦呈现出地缘化趋势.此外九店墓地甲、乙组人群不同的发展脉络亦反映出东周时期楚国势力在江汉地区的兴衰变迁历程.  相似文献   
102.
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于2016年在蒲江飞虎村发掘了60座战国晚期墓葬,共出土青铜器181件(套)。其中M39出土了一件表面锈蚀覆盖严重的错金银青铜带钩,但其上错金银纹饰无法分辨,为还原其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需对其表面锈蚀物进行清除。 采用X射线成像系统、体视显微镜、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系统、X射线衍射仪等对带钩的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带钩上分布有精美的金银装饰纹饰,且金和银交替使用;带钩基体保存较差,锈蚀程度较重;部分区域金银丝已脱落。表面锈蚀覆盖严重,部分区域存在裂隙。带钩基体为铅锡青铜铸造组织,铜含量为73.0%,锡含量为11.4%,铅含量为13.7%;镶嵌的金、银丝样品呈倒三角形,均为热锻而成,金丝金含量为88.8%、银含量为11.2%;银丝银含量为95.8%,铜含量为2.4%。带钩锈蚀物大致分为两层,最外层绿色的锈蚀物为孔雀石,内层红色锈蚀物为赤铜矿。 在科学认知带钩保存状况、材质、锈蚀产物等的基础上,针对性地采用化学加固—机械法与化学法结合除锈—化学加固—缓蚀封护—粘接补配的技术路线对带钩进行了保护修复。对于细小裂隙选用渗透性很好、颜色轻微变化的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使用注射器少量多次滴渗加固;较大裂隙使用粘接强度好、渗透性适当的Hxtal NYL-1(海克斯塔)双组份环氧树脂,用小的针尖少量多次点渗入裂隙加固。对于外层绿色锈蚀物,先采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水溶液软化,再配合使用机械法刮除去除;内层暗红色的氧化亚铜锈蚀先使用半胱氨酸水溶液软化,再配合机械法刮除。同时在锈蚀物去除过程中对出现松动的金银丝及时使用Araldite 2020型双组份环氧树脂进行加固。除锈结束后使用超纯水深度清洗清除试剂残留。使用苯并三氮唑乙醇溶液进行缓蚀处理,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进行封护处理。带钩的粘接补配先使用Paraloid B72乙酸乙酯溶液预加固茬口,DG-4环氧树脂配合玻璃纤维布和销钉粘接补配。 本工作在利用现代仪器分析方法充分认识文物信息的基础上,根据文物实际情况,各种保护修复方法配合使用,对每种方法存在的弊端制定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终在达到保护修复目的、恢复文物历史、艺术与研究价值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文物造成的损伤。  相似文献   
103.
何有祖 《江汉考古》2023,(2):138-143+171
已公布的湖北云梦睡虎地M77汉简《葬律》是对彻侯丧葬制度的重要规定。本文结合胡家草场M12汉简《葬律》,对部分文句的断句、字词释读提出新的意见,并将律文与考古发现相印证,对彻侯丧葬礼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4.
韩建业 《华夏考古》2021,(2):53-57,80
公元前6000年前后的裴李岗时代,在黄河、淮河流域的裴李岗文化、白家文化和后李文化当中,都开始出现有共同葬俗、排列有序的公共墓地——族葬墓地,这种葬俗罕见于同时期的欧亚大陆其他地区,应当是当时黄河流域祖先崇拜观念加强的反映.族葬的出现和祖先崇拜的强化,成为“早期中国文化圈”或文化上的“早期中国”萌芽的内在标志,对此后“...  相似文献   
105.
龚丹 《东南文化》2006,(5):10-14
新石器时代对于儿童的埋葬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先民精神文化面貌。屈家岭文化是长江中游的一种考古学文化,在所发现的众多的遗址中,对于儿童的埋葬方式主要采取两种:一种是土坑葬,另一种就是较为多见的瓮棺葬。选取一些典型的文化遗址,分不同的类型从埋葬方式、葬具、葬坑等方面入手,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探讨其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6.
李玉 《东南文化》2007,(2):73-76
日照作为东夷文化的重要地区,具有自己较完整的文化发展体系。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的陶号角、笛柄杯,东海峪遗址出土的龙山文化陶铃等,反映了日照原始音乐的发达状况,佐证了日照史前文化的繁荣。这些原始乐器的研究对了解日照乃至东夷地区的原始社会发展状况以及文明起源进程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7.
彩绘陶为陶寺文化等级身份的重要标志.陶寺遗址墓地中蟠龙纹盘仅见于一类墓,有较复杂图案的彩绘陶仅见于一类墓和二类墓地甲型和乙型墓.目前对于陶寺墓地出土的壶、瓶、折腹盆等器物上的复杂纹饰尚无深入研究,本文提出这些纹饰均为各种形式的鸟纹.这些鸟纹的形态可以追溯到红山文化、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崧泽文化.陶寺鸟纹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的传统,也受到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晚期和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8.
1983年,成都市文物管理处在成都市金牛区青龙乡发掘清理了一座五代后蜀墓葬。据出土墓志载,墓主为后蜀大将军、乐安郡王孙汉韶。  相似文献   
109.
珍珠门文化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刘延常 《华夏考古》2001,(4):94-105
目前,海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序列已基本清楚。学术界一般认为,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属一脉相承的一个文化系统,是东夷族团创造的。岳石文化之后的商代考古学文化,现已区分为商文化和上著文化两大系统,同时还有二者融合产生的地方文化。商文化主要是商人灭夏后逐渐东扩形成的,而土著文化则是继承了岳石文化,为东夷人创造。有学者根据发现的考古资料提出了珍珠门文化①的命名,以此代表胶东半岛商代夷人的文化。 通过考古工作者十余年的努力,发现了较多的与珍珠门遗存相类似的文化遗存,其分布范围和文化特征逐渐…  相似文献   
110.
淮阳彩绘陶院落的年代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勇 《中原文物》2001,(1):63-67
淮阳彩绘陶院落是目前我国汉代考古中极为少见的建筑明器精品.本文依据出土墓葬的形制、随葬品的组合、陶院落的装饰艺术和时代特征等几个方面,对其年代进行了重新判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