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西台遗址发掘了保存完好的两座南北相邻的长方形围壕,应有城的含义。两座围壕内分别发现兴隆洼文化和红山文化两个时期的房址及遗物。红山文化房址和围壕中共出土10件陶范,其中两组陶范为合范,保存完好,是铸造青铜器的模具。红山文化房址中发现了塑造精细的女性陶塑。这些重要发现,为探讨中国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13.
张雯 《收藏家》2006,(1):14-16
中国古代陶塑艺术的出现虽然晚于日用陶器,但是,从雕塑艺术发展史来看,它乃是中国古代雕塑的前躯。  相似文献   
14.
史前时期的雕刻与陶塑其蕴藏的含意,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原始宗教的残影。人类对动物的崇拜,对自身的崇拜,通过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无论是雕刻还是陶塑,看上去是造型艺术的表现形式之一,但它更是反映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情感的寄托。  相似文献   
15.
傅娟 《四川文物》2006,(4):75-80
通过对相关资料的综合比较,可以认为,四川、重庆汉墓出土的以吐舌为基本表情形态特征的陶塑造像,其出现受到早期佛教传入影响的可能性似可否定,也没有足够证据证明其与楚地出土吐舌“镇墓兽”之间有明显的传承关系。这种文化遗存,或许与巴蜀地方流行的某种巫术形式有关。  相似文献   
16.
黄晓蕙 《收藏家》2006,(9):47-50
在广东佛山祖庙三门前东、西两侧屋脊上,原陈设有两尊清晚期石湾窑陶塑神像——日神、月神,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重修祖庙时由石湾著名陶塑家黄古珍塑造的。近年为对文物进行有效保护,两神被拆换下来,由佛山市博物馆收藏。石湾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是我国陶瓷史上著名的民窑,形成于唐宋时期,繁荣兴盛于明清,流传发展至今。千百年来薪火不熄,世代相传,自成体系。产品在明代前以生产碗、盘、罐、煲等日用器皿为主,明清后因善仿钧釉及历代名窑产品而名扬天下,被称为“广钧”;因是陶胎,又被称为“泥钧”。石湾窑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尤其…  相似文献   
17.
秦俑之美     
李峰 《文博》2004,(2):51-53
随着先民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野蛮将历史巨轮驶入文明的航线,生冷的泥土于是就有了鲜活的艺术生命。久远的历史积淀了太多的陶塑艺术精品,它们或有流光溢彩的繁复线条,或有饱含神韵的造型体态,或有画龙点睛的附加装饰,酣畅淋漓地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古老的东方民族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创造,对艺术内涵的理解和驾驭。国人为拥有这份浓厚的历史积淀而自豪。  相似文献   
18.
高永丽  何晓琴 《文博》2004,(4):F002-F002
在那没有今天的摄影技术和制造摄影机技术、材料的约六千年前,人类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用黏土和当时最现代的烧陶工艺,为自己留下了一张弥足珍贵的“照片”。这就是1958年宝鸡北首岭遗址中发现的陶塑人头像,仅此一件,而且是男性。北首岭遗址属距今约六千年左右的母系社会繁荣时期,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秦始皇兵马俑破土而出,它以造型之大,数量之多而震惊世人。确实它来得太突然了!在此之前,虽有陶俑、石俑和木质俑的出土,但绝大多数都在30厘米以下,在制作上或小巧,或古拙,数量也不多。无怪乎很多观者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赞叹。但仔细推究起来,我们发现秦俑从制作、烧成到彩绘的各个环节均能在其前代找到技术渊源,它的身上凝结着中国先秦时期制陶、铸铜、  相似文献   
20.
一、中古陶俑发展简史陶器的出现是古代人类南游牧生活方式向农耕定居生活方式过渡的产物。中国是世界上制陶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考古发现距今一万年以前,中国先民已掌握了制陶术。南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对劳动力需求的日益增加,以俑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社会现象开始出现。俑是我国古代先民模拟人或动物的形貌、用以代替活人或动物殉葬的明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