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贵州省清镇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县级市,龙窝苗族(又叫四印苗)是这里的常住居民,分布在麦格苗族布依族乡和站街镇,龙窝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其服饰十分华美以女性尤为突出。本文以清镇市居住的龙窝苗族女性服饰作为研究,追溯了清镇龙窝苗族服饰来源、蕴含文化,对便装、盛装、中老年妇女服饰分别作了描述,还有服饰变迁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2.
马虹 《神州》2011,(26):184
音乐、服饰"情投意合"相辅相成,同时音乐也是服装表现成功的重要因素。其重要性在于塑造空间音响声效,营造适宜的情绪氛围,为表演和欣赏创设意境和听觉的环境。  相似文献   
93.
  李军  李辉辉 《东南文化》2018,(6):35-38,I0004
2009年,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抢救性发掘了马鞍山雨山银塘东晋墓。该墓是一座带甬道的单室砖墓,已严重破坏,但二十多件随葬品时代特征明显。出土的陶俑佐证了六朝时期男女衣著没有严格界限区分的特点,棺床和祭台构筑形式为研究长江下游东晋"凸"字形砖室墓形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4.
明世宗朱厚熜画像1561年农历11月25日,亥时刚至,紫禁城西苑的万寿宫里突然腾起几簇火焰,彼时正是隆冬,而这一年的冬天格外干燥,大雪迟迟未降。火焰借着风势越燃越旺,很快蹿上屋顶,浓烟中,惊慌失措的嘉靖皇帝连滚带爬逃出宫寝。一个时辰后,大火被扑灭,金碧辉煌的万寿宫成了废墟,万寿宫内,“凡乘舆、服饰及先朝异宝尽付一炬”,化为灰烬。  相似文献   
95.
彭辉 《东南文化》2015,(3):81-91,127,128
1978年江苏溧阳宋代李彬夫妇墓内出土若干釉陶塑像,原简报所定的部分"五星神"、"二十八宿"塑像及"功曹"俑、真武像、力士俑、"金刚神像"等塑像分别与《大汉原陵秘葬经》中所记载的"十二辰俑"、"仰观伏听"俑、"天关地轴"俑、"廉路神"俑、"当圹当野"俑等特征相符。该墓是一座具有浓郁道教丧葬风俗特征的北宋时期墓葬,出土器物遵循了《大汉原陵秘葬经》的规定,墓志揭示了北宋时期溧阳李氏家族的谱系,是研究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宗教关系、墓葬制度和地方史志的重要实物材料。  相似文献   
96.
2010年11月至2011年7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配合西安市民用航天产业基地航天置业住宅小区基础建设中,清理了一批古代墓葬。其中两座唐代墓葬,一座出土墓志及大量陶俑,墓主人琅耶君诸葛芬。另一座墓志被盗,根据考古发掘情况及诸葛芬墓志记载,推测该墓主人为诸葛芬之子武思元。两墓墓室均残存壁画,题材几乎相同,为仕女图及树下侍女屏风画,为研究唐高宗、武则天时期墓葬壁画提供了新的素材。  相似文献   
97.
唐代服饰文化发展之历史,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唐代社会演进发展的一个浓缩,是一个细碎繁琐和抽象复杂的过程。《唐代服饰时尚》是一部真正由研究唐史的学者撰写的唐朝服饰史专著,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意义,是探究唐代原汁原味服饰时尚的一部佳作。  相似文献   
98.
《江淮文史》2010,(1):F0002-F0002
芜湖南京新百大厦位于安徽芜湖市中山路步行街和青弋江交汇处,地处商圈中心区,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多元。新装开业后的商场经营面积4万平方米。南楼一至五层,主要经营:黄金、铂金、镶嵌、珠宝.进口国产手表,男女精品服饰,家用电器等;北楼一至三层,主要经营:黄金、铂金、镶嵌、珠宝,高档化妆晶,精品皮鞋、箱包。时尚、休闲、运动服饰等。2009年底主楼宾馆建成后。成为集餐饮、娱乐、住宿、康体、会务、购物为一体的五星级宾馆及购物中心。  相似文献   
99.
陈亮 《文物世界》2010,(3):66-72
<正>古俑是中国古代明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俑的使用是为了使死者能在冥世继续如生前一样生活,所以它真实负载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信息,也为我们勾勒出古代雕塑艺术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人们审美习俗变迁的轨迹。汉、唐是中国古代社  相似文献   
100.
中土佛像在经历了"褒衣博带式"佛衣一统南北的局面后,约在南北朝晚期,出现了向印度样式回归的趋势,这种回归不同于简单的引进,而是基于律典,将佛衣民族样式与外来样式相互交融的产物。"敷搭双肩下垂式"与"钩纽式"佛衣,即是继"褒衣博带式"佛衣之后,兴起于东魏、北齐境内的新型佛衣样式,呈跨地域传播的态势,影响深远。本文依据造像实物,联系佛教律典规制及相关文献,对这两款佛衣的基本披着方式、演化类型及大规模兴起的成因予以揭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