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71.
弓鞋是明代服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包裹、保护和装饰功用。江苏泰州地区明墓出土了大量明代服饰,其中刘湘夫妇墓、刘鉴家族墓、森森庄明墓、海光南村明墓和春兰路明墓都有弓鞋出土,保存相对完整。这批弓鞋从样式、制作工艺和装饰工艺等方面展示了明代弓鞋之美和高超的制鞋技艺,反映了当时女性的审美倾向和流行风尚,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72.
杜文 《收藏家》2009,(5):63-68
北京故宫藏有一件耀州窑瓷塑,被命名为“宋药王庙供像”。瓷塑为青年男子形象,赤足,双髻系蝴蝶结,弯眉圆目,面庞饱满。服饰自肩至膝下皆为草叶编缀而成,腰部系带,衣带打蝴蝶结,左手捧一葫芦形瓶,右手于胸前持一弯曲枝条。  相似文献   
473.
中国古代服饰史籍记载较多但大多是历代官服的描述,民间百姓服饰鲜有记载,四川地偏西南,四面闭塞,史籍对四川服饰记叙更是少之又少。今人大多是针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的研究,如蓝勇先生对四川少数民族服饰深入的研究,阐明各族服饰地理分布及产生的机理,但对四川汉族服饰论及相对较弱,但他指出四川在明清时服饰化受移民化的影响。清代,  相似文献   
474.
传统服饰与近代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官员传统的服饰特点,是身着长袍马褂,顶戴花翎,脑后蓄留发辫。19世纪60年代,清廷官员走出国门,开始与西方国家发生外交关系时,传统服饰却给他们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和羞辱,既不利于外交活动的顺利开展,又有损国家形象。改变传统服饰,服装西化,势在必行。清驻外使臣首先向清廷提出“请定外交公服”奏请。与此同时,国内的其他进步人士也纷纷提出“剪辫易服”的主张。20世纪初,清廷驻外使臣及国内的军、警、学、政各界,都有相当多的人改穿“新制短衣”。传统服饰的改变,既是中国与世界外交礼仪从冲突到趋同的进步过程,同时又是中国半殖民地不断深化的屈辱过程。  相似文献   
475.
御俑陶范     
王锋钧 《文博》2000,(5):22-23,25
我国汉代墓葬出土的陶俑绝大多数都是用范制做成型的,迄今出土的汉俑虽已多达万件,然而用于制做陶俑的范却极少发现。日前,笔者在整理文物藏品时发现了一件汉代俑范。此范灰陶,略呈长方形,中间稍宽,长29.5厘米,上宽8、中宽11、下宽8.5厘米,厚6.5厘米。除内面和未封口的下部外,背面和侧面均收杀。范的背面较侧面平整光洁,微泛青光,中部阴刻篆文“长轻御身第一”双行六字。  相似文献   
476.
奚车是唐辽时期的重要交通工具,其形制尚未明确,根据奚族的起源,我们可以判断,奚车可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有使用,从该时期的随葬陶俑中我们将其分为三类,通过文献考证,从车的形制、民族发展史和当时的风俗习惯三方面研究当时的牛车和奚车之间的关系。认为A型车是奚车的主要形制,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局限,当时奚车以牛为牵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