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7篇
  免费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195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22篇
  2000年   14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吴非 《收藏家》2006,(5):94-94
4月10日下午,法国文物专家高美斯在西安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正式向陕西省文物局捐赠了一件青铜鼎。这件古鼎为圆形素面盖鼎,通高17.5,两耳间宽24.5,口径17.7厘米,整体呈墨绿色,略有磨损。  相似文献   
82.
风追司马     
沿着丝绸之路西行,刚刚过了潼关,进入陕西省,我们便迫不及待地怀着虔诚的心情,溯黄河北上,专程到较为偏远的韩城,拜访汉太史公司马迁的故里,追寻司马遗风。  相似文献   
83.
刘心武 《百年潮》2006,(12):61-64
在由罗德里克·麦克法夸尔与费正清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66-1982)》卷第613页中,由荷兰乌得勒支大学比较文学教授杜维·福克马执笔的"1976年和‘伤痕文学'的出现"一节里,他这样说:"在新作家里,刘心武是第一个批判性地触及‘文化大革命'的不良后果的作家,他的短篇小说《班主任》(1977年)引起了全国的注意.他涉及了‘文化大革命'给作为其受害者的青年人正常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和综合后果."  相似文献   
84.
日本新感觉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强调主观感觉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它诞生之初,就在日本文坛掀起轩然大波,论争主要围绕新感觉派的创作方法展开。日本新感觉派对中国文学创作产生过两次影响,第一次是20年代末30年代初,以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为代表的新感觉派小说,他们较多从文体和创作技法上吸收;第二次是80年代贾平凹、莫言和余华等人的创作,巧妙汲取日本新感觉派的风韵,化入到作品肌髓。  相似文献   
85.
——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宏富,译文流畅、传神,其数百万言的译作成为中国译界备受推崇的范文,形成了“傅雷体华文语言”。——他的艺术造诣极为深厚,对古今中外的文学、绘画、音乐的各个领域,有着非常渊博的知识,可谓多艺兼通,有着独特而高超的艺术  相似文献   
86.
走进乌衣巷     
徐柏林 《文史天地》2006,(11):61-64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中唐大诗人刘禹锡对“乌衣巷”的千古名句。读后遥想联翩,心驰神往。今年四月,我应中山文学院、中国文化出版社、香港文学促进协会等六家单位之邀,参加“烟花三月下扬州”国际文学笔会,途经南京,走进“  相似文献   
87.
文史回翔记缪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蓉 《巴蜀史志》2006,(4):57-58
缪钺(1904-1995),字彦威,原籍江苏溧阳,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史家,其诗词、书法亦堪称大家。1904年12月6日(清光绪三十年甲辰十月三十日)缪钺生于直隶(今河北省)迁安县,后随家寓居保定。缪钺家学渊源深厚,七、八岁时,就从外祖父邹蘅衫读《论语》、《孟子》。稍长,缪父即引导缪钺学习训诂、校勘学,江苏高邮王念孙、王引父子在这方面造诣最精。后来缪钺回忆道:“我读经书如《诗经》、《左传》时,常检读《经义述闻》。王氏运用以声音通训诂的方法,  相似文献   
88.
60多年前,日寇疯狂地将战火燃烧到沿陕、晋、豫一线的黄河岸边,侵略军的飞机甚至经常深入关中腹地进行野蛮轰炸,陕西关中的汉唐陵、敦煌的莫高窟等西北地区的重要文物古迹面临空前浩劫。紧要关头,一群由10余人组成的“西北艺术文物考察团”成员,历时近五年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独立组织的大规模文物考古调查。考察团成员在特殊的战争环境中,勇于肩负“文物救亡”重任的伟大壮举至今却鲜为人知。考察团的特殊行动、历史意义和学术成果,值得中国考古界、美术界和教育界永远铭记。[编者按]  相似文献   
89.
鲁迅是第一位受外国人关注并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提名的中国作家。 1927年,来自诺贝尔故乡的探测学家斯文海定到我国考察时,在上海了解到鲁迅的文学成就以及他在中国文学上的巨大影响。这位爱好文学的瑞典人,与刘半农商量,准备推荐鲁迅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刘半农托鲁迅的好友台静农去信征询鲁迅的意见。鲁迅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90.
清朝同治初年的陕西布政使毛震寿,由于贪生怕死,镇压农民起义军久战无功,加之治军不严,纵勇作恶,用人不当,升官一年零八个月便被罢官。更有意思的是,他这个布政使连自己的官衙门都没进过,是在汉中被“就地免职”的。我们且来看其罢官经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