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舜帝只是"豫荐禹于天",使禹"为嗣",直到在苍梧死去,舜都并没有禅位于禹。禹及其父鲧都有争夺帝位的野心,禹和舜有杀父之仇,而且治水成功后狂妄自大、目无尊长。即使舜帝"荐禹于天"也可能是被禹逼迫的,舜禅位于禹只不过是后世儒家为了美化先贤伪造出来的故事罢了。  相似文献   
22.
乔云飞 《文物世界》2013,(1):25-27,13
禹王城遗址位于夏县西北鸣条山麓,是第三批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禹王城为春秋战国时期魏国都城安邑,秦汉的河东郡治。现存禹王城遗址城址分大、中、小三座,大城周长15公里,平面近似梯形。城内出土大量东周至汉代的遗物。  相似文献   
23.
三川颂     
1.禹王挥斧开叠嶂,古石毊响彻东方庞贝城;黄河飞练穿莽原,潘天浪彰显中华民族魂。  相似文献   
24.
"禹生石纽"的传说广为流传,但传说不等于信史。古代文献中所载禹的故事的发生地多集中在河南省西部的洛阳盆地,这一地区分布着河南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和商文化。四川岷江上游地区分布着时代较早的营盘山文化,稍晚一些的沙乌都遗存。成都平原上分布着宝墩文化、鱼凫村文化和三星堆文化。三地区的考古学文化各不相同。禹生石纽的故事是随着治水工程而流传到古代的蜀地。  相似文献   
25.
禹平水土传说新解——从“敷土”到“治水”传说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尧舜禹时代正是洪水期,洪水已是大家习以为常之事,而生存和生活才是最为紧要之务,"敷土"便是势所必然。禹用濬川、堕山、堙、填等方式排除了水患,得到了土地。因此,在西周以至春秋时期,人们传颂的乃是禹的敷土之功,所以又有"禹迹"之说。到战国时期,由于出现了疏水灌溉的方法,"禹敷土"传说开始转变为"禹治水"传说,并逐渐夸大禹治水的能力,大禹"治水"传说由此盛行起来。  相似文献   
26.
陈绍宽主持民国海军工作17年。他十分重视海军人才建设,多次提出"训练人第一"的主张,重视海军院校和人才体系建设,重视海军人才训练和思想教育,培养了一批当时海军建设与运用急需的人才,对民国海军的建设发展与运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7.
涂山地望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夏人的祖先鲧死后化于墠渚,地在伊水之滨的三涂山旁。墠渚的合读即涂、即羽,三涂即是墠渚周方言的读音,即墠渚的异读。涂山、羽山、三涂山实为一山,双音与单语的区别缘于方音的不同。其地为夏人的祖山圣地,禹合诸侯于涂山即是在祖山大会诸侯。于宗庙赏罚黜陟。这是夏时的礼法。会稽是越语羽(涂)字的复音形式,禹合诸侯于会稽出于越人,或者是越人的伪造,也有可能是夏之后人辗转迁徙于此,奉禹之祀于其地,将旧地名带入新地方,由当地语音读出。  相似文献   
28.
陈绍宽是民国海军的重要领导人,民国21-34年(1932-1945年),他先后担任过海军部部长、海军总司令等要职,主持民国海军工作达13年,对海军的建设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9.
杨宽先生的"鲧即共工"说在上世纪三十年代颇为流行,顾颉刚、童书业、丁山等先生亦纷纷支持此说.本文对杨宽先生指出的鲧和共工传说的相同点进行了辨析,认为此说不成立,鲧和共工应当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族系.  相似文献   
30.
由中原龙山文化王湾类型发展而成的二里头文化二里头类型是夏文化 ,而分布在豫东皖西北的王油坊类型和属于淮夷的涂山氏文化遗存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考古资料证明 ,二里头文化的遗址已经分布到了豫东 ,并对江淮地区的土著文化产生过强烈的影响 ,这一事实正好为“禹娶涂山”提供了一个考古学的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