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王闿运(1833—1916年),字壬秋,号湘绮,世称湘绮先生,湖南湘潭人。相传出生时,其父亲见神榜贴于门上曰:天开文运。因此以闿运为名。王氏生性狂狷,不可一世,常以帝王之学自负,尝与肃顺、曾国藩等共事,然其一生郁郁不得志,故而辞归从事著述传教,学术存后世、桃李满天下。王闿运是清末民初负有盛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著有《湘绮楼日记》《湘绮楼文集》、《湘绮楼诗集》以及《湘军志》等。王  相似文献   
22.
容雪 《考古》2014,(12)
正《北方民族考古》(第1辑)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编著,科学出版社2014年10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本,正文共424页,约65万字,定价108元。该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北方民族考古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主编的《北方民族考古》系列丛书的第1辑,主要收录了为纪念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学科建立十周年由本学科部分师生撰写的24篇学  相似文献   
23.
王迪 《民俗研究》2014,(1):89-92
纺轮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手纺工具。当前我国的考古学家自信地认为所有考古发现的数厘米大小的圆盘状的器物都是纺轮,进而根据纺轮的材质、重量、尺寸和装饰推测出相关的诸多人类行为。但在人类学视角下,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称之为“纺轮”的东西也有着和纺纱毫不相关的多种用途:猎物系挂扣、器盖、刮削器、塞子、棋子、弓钻垫片、玩具、纽扣等等。这些“例外”足以提醒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在对纺轮状器物定名和推测用途时要格外谨慎。  相似文献   
24.
由谭元亨教授编著的《客家文化史》(上、下卷,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下简称《客家》)一书系“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图书。该书总计128万字,全面而详实地描述了客家民系从古至今的文化发展脉络,具有重要参考价值,2013年荣获第六届全国高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  相似文献   
25.
笔者在古籍普查工作中发现关于《大儒粹语》作者的记载各书有异,通过深入考证,证明《大儒粹语》的作者是其字为季任的顾栋南非顾栋高。纠正《四库全书总目》之后各书所存在的人云亦云而张冠李戴之错误。  相似文献   
26.
王靖 《丝绸之路》2014,(10):48-49
目前,有关《论语》的注本里,对于“六十而耳顺”的理解,没有一个权威的说法。尤其是对于句中“耳顺”的解释,都比较模糊。然而,同样记载孔子言行的《孔子家语》一书中,那句人人所熟知的“忠言逆耳利于行”的句意却是毫无争议的,“逆耳”的意思更是清楚明了。《孔子家语》的成书年代与《论语》几乎为同一时期,“逆”与“顺”也早在春秋时期就是一对反义词,所以,根据“逆耳”之意来推论“耳顺”的准确意思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7.
明朝末年,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陆续来到中国,并在1685年清朝政府下令四口通商后,同中国展开大规模经济贸易。这种交往催生出了负责同非中国朝贡国的欧洲国家交往的通事。他们既是翻译官,又是政府对外政策的执行者,对中西方之间的交流起到了一种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8.
展示陈列设计是一门艺术性的活动。除了功能的满足之外,在展示内容具体形象化的过程中,为了更深刻、有效地体现展示的内容与内涵,并使某一展厅的展示陈列设计更具特色,通常,结合核心展示内容而衍生出来的符号化设计,是我们可以应用的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之一。在本文中,通过李鸿章故居陈列馆淮系集团展馆展示设计中有关符号化设计的一点尝试与心得,就相关符号的产生与设定,进行了过程性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9.
客家人,是汉族的八大民系之一,世居中原,不屈于异族入扰中原,随帝都南迁(晋由洛阳迁建业,宋由开封迁临安),后来辗转至闽粤赣边区,散居世界各地。迄今为止,保守估计约有6,000多万人。从清朝初年到民国时期,客家人又多次多批迁往台湾。在现有台湾,2,300万人口中,客家人有460万,约占1/5。几个世纪以来,台湾的客家乡亲傈存着客家民系爱国爱乡的优良传统,抗击外敌,不畏强暴,为维护祖国领土完整,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纵观历史,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略作论证。  相似文献   
30.
关于客家民系的来源,学术界有不少论断。这些论断大致可分为“南迁”说和“土”说。它们几乎都是依靠研究史书、谱牒等献资料而得出的。在探讨客家民系的形成过程时,学也往往涉及到了客家先民的层次,比如王东先生就有“原生形态的客家先民”、“次生形态的客家先民”、“再生形态的客家先民”的观点。本试图从活材料——现代客家方言出发,从方言词的来源和层次角度探讨形成客家民系的来源和层次。探讨中结合了必要的历史献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