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害再次告诉我们建设防灾减灾的建筑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从地震震害的资料出发,阐述了应用防灾减灾技术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分别从耐震技术、制震技术、免震技术三个方法讲述了防灾减灾技术的原理。希望建筑者参考本文建设具有防灾减灾功能的建筑,从而减小地震震害。  相似文献   
12.
李娟 《神州》2012,(20):254
由于地下空间的自身特点,其内部灾害的防御相当复杂,针对城市地下工程的灾害类型,从理论角度阐述了地下空间内部防灾特点及综合防治,对于空间内部防灾设计对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文化遗产大国之一,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而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是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重要的环节,基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是相对不足的和文化遗产所遭受的各种灾害,本文提出了文化遗产防灾减灾的思路和发展趋势,以期为文化遗产的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林忠  张超 《文史博览》2008,(7):11-14
日本是个地震多发国家,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大地震夺去了近15万人的性命,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泻地震、2005年的福冈西部洋面地震及2007年的中越近海地震仍让人记忆犹新。一次又一次的地震灾难,一次又一次的惨痛教训,使得日本人形成了强烈的危机意识与防震观念,积累了丰富的抗震经验。  相似文献   
15.
灾害史是地方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传统意义上的“灾害”也在发展变化,为了树立正确的灾害观,增强灾害的预警、预防,为防灾、减灾、救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应重视灾害史的编修,在中国古代灾害史的基础上,进行继承和创新,进一步提高志书的存史、资政、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杨剑 《巴蜀史志》2010,(1):64-64
为了全面、客观、系统的展示汶川特大地震后安县在辽宁对口支援下恢复重建的全过程,记录下辽宁、安县各级政府为恢复人民群众生产和生活所做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系统总结灾后恢复重建中对口援建的经验.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安县除了按要求正式启动《汶川特大地震安县抗震救灾志》编纂工作外,开始着手编纂《辽宁对口援建志》,以体现安县人民知恩感恩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文史春秋》2011,(7):66-F0004
广西是一个灾害多发地区,2000年以来,每年因洪涝、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和火灾导致的农村民房倒塌和毁坏平均约30万间。对于大多数普通农民而言。农房是其最基本、最重要的财产。房屋因灾损毁往往成为其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引言 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妥善保存我们的物质和文化财富,并完好地传之后代是文物保护者的神圣职责,尊重和珍惜文化遗产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但是我国的自然灾害现状使文化遗产产生破坏,其损失也是非常惨重的。如: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不仅使人员和经济受到了严重的损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域辽阔,地理和气候条件复杂,加之人类活动、生物繁衍等影响,是世界上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大。尤其是水灾、旱灾突出,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危害。我国古代修志就重视自然灾害和防灾救灾的记述,《春秋》《汉书》等史书都有记载各个时期发生的自然灾害,为应对灾害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20.
编纂目的、意义及编纂原则 《汶川特大地震绵阳抗震救灾志》(以下简称《绵阳抗震救灾志》)是绵阳历史上第一部针对一场突发特大自然灾害(8.0级特大地震)而编纂的志书,是一部全方位记述和反映地震灾情、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的专志,通过全面客观地记述绵阳受灾情况、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对系统总结抗震救灾经验、加强灾害应急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