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杨子华 《古今谈》2007,(4):55-58
“诸宫调”是北宋时兴起的一种崭新的说唱艺术,南宋时传入杭州,称“南诸宫调”。南宋是诸宫调迅速发展时期。所谓“诸宫调”,是联合若干套不同宫调的套数以歌咏一个长篇故事的叙述体说唱形式。比起用同一宫调的曲子一唱到底的“唱赚”来,诸宫调更能发挥抒发人物感情、叙述故事情节的作用。在当时杭州大型游艺场“瓦子”中,诸宫调深为艺人们所爱学和爱唱。据《梦粱录》卷二十“妓乐”条载:“说唱诸宫调……杭城有女流熊保保及后辈女童皆效此。”  相似文献   
12.
塔子城摆古     
<正>1961年的春节前夕,笔者作为广播电台记者第一次到塔子城,采制录音通讯,反映这里民众的文化艺术生活。那是晚冬时节,城外空旷的田野,城内残墙脚下、泥土屋顶,映入眼帘的是一层厚厚的积雪。然而塔子城的民众,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民间艺术的追求,却投入了极大的热情。读书看报、扭大秧歌、唱二人转、说今讲古,十分盛行。这座古城丰厚的文  相似文献   
13.
位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长江源头的治多县,是藏族长篇史诗《格萨尔王传》中格萨尔的王妃珠姆的老家,早听说这里有不少和珠姆王妃有关的遗迹很是神往。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09,(7):15-15
中华民族,尤其是汉民族,都以龙的传人自居,客家人承继了古汉族的传统,更把龙的文化演绎得有声有色。在闽西,有游大龙等习俗;在赣南,更有丰富多彩的竹竿龙等等;在粤东,丰顺的埔寨火龙,可谓精彩、火爆,吸引眼球,当年拍《客家女》的长篇电视连续剧,笔者还特地叮嘱务必拍上“火龙”,终如愿以偿。  相似文献   
15.
裴章传 《江淮文史》2003,(2):173-176
作为一个以本职工作、业余写作和阅读为自己喜爱的生活方式的男人,我的同事和亲戚、朋友们大都认为我过得太没有味道、太不潇洒。有一些小事让他们印象深刻:我听不懂股票市场所流行的许多专用术语;我手机里的许多功能至今仍然不会使用;当“卡通”在中国孩子们中间风靡已久时,我竟然不理解“卡通”一词的当前指义……这些都被他们嘲笑至今。看来,我对一些工作和写作以外事情的忽略是不可原谅的。不过,我还不是一个对本职工作马马虎虎的人,作为一个单位分管业务的负责人之一,我对工作倾住了大量心血,而且始终把创造性地做好工作看成…  相似文献   
16.
《世界》2010,(9):22-22
1890年9月15日,英国德文郡,一位女婴降临世间,她就是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一位后来被包括女王在内的无数人所拥戴的“侦探小说女王”。她一生创作了80部长篇和短篇小说集,以及19部剧本。  相似文献   
17.
陈振凯 《神州》2010,(2):6-7
我痴迷于《白鹿原》,与一出生便身披黄土不无关系,与时常思考父辈祖辈为什么会是他们现在的生存境地不无关系。这部长篇所叙,打动人心的太多。E1前,偶在夜班编辑机上,读《人民日报》的副刊,得知陈忠实先生出了新书,名为《寻找属于自己的句子》。书所讲的,便是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心路。  相似文献   
18.
魂怨     
《神州》2010,(11):106-106
嗣后,彦芳又写了长篇纪实文学(大海的儿子),199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专著(中国幼儿诗教)(五册)。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2001年写成长诗三部《党魂》,由中国文联史出版社出版。此外,还有《谎言的悲剧》、《真话的心碑》,亦已问世。  相似文献   
19.
半个多世纪前,著名“战士作家”高玉宝创作的长篇自传体小说《高玉宝》出版发行后,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而,毛泽东主席向战士高玉宝发国庆请柬一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20.
家书     
丁杰 《文史月刊》2009,(11):70-73
在通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人们相互之间沟通联络有了更加先进快捷方便廉价的手段以后,除非在特殊或特定的情况下,而不再采用书信的方式了。原先最为普遍经济的书信联络方式,渐渐地为人们所淘汰所遗弃。令大家谁也没有想到的是,这种不知道从哪一朝哪一代开始使用的书信,而到了我们这些人的手里,慢慢地变得稀少了。因此这种普通而又普通的书信,便不知不觉地从历史舞台上开始隐退。而那些在特定环境下产生的书信,很快便成了珍贵的文物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