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一次偶然的机缘,我得到一枚银质方孔花钱,钱文“苏才郭福”、“姬子彭年”,钱径30毫米,穿5毫米,重3.9克(彩图见封三)。钱文内容反映了古代人们对多子、多才、多寿、多福的向往。  相似文献   
22.
我国银钱的制作大致可分为三种情况:最早的银质钱币是浇铸而成的,如春秋的楚国布币、唐朝的开元通宝、元朝的大朝通宝及明朝的万历通宝银钱等:其次是打制而成的,如西藏薄片银币和新疆早期银币等,故每枚银币的外形大小、厚薄轻重、字图深浅等都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基本上每枚都不会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23.
清末银钱比价波动与地方官府赋税征解(1901-191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十余年间,在国内外种种因素交互作用下,银钱比价波动具有阶段性特征与区域性特征.受银钱比价波动阶段性的影响,地方各级官府的赋税征解经历了一个由征钱解银到征银解银发展演变的过程.地方各级官府在赋税征收中私自采取的种种抑勒浮收行径,是造成银钱比价波动具有区域性特征的不可或缺的因素.地方官府财政税收行为与货币金融市场之间构成一种复杂的恶性互动关系.这种恶性互动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演变,则导致清末币制更趋紊乱,吏治更加腐败,国家财政日益困窘,商贸运营严重受阻,民生愈益艰难,从而大大加剧清政府统治的危机.  相似文献   
24.
诸多近代货币论中,在介绍清末湖北发行纸币的官办金融机构时.仅谈及“湖北官钱局”一家。笔在研究时发现.清末湖北发行纸币的官办金融机构中,不仅有湖北官钱局.而且还有“官局”、“官银钱号”和“官银号”等机构,甚至,其设立时间,还远早于湖北官钱局。其主要职能,不仅是发行钱币,还铸造大钱,或铸造银锭,用于上缴或市面流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25.
严艳 《南方文物》2006,(4):127-130
明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通过这276年的经济发展,在货币流通方面完成了从贱金属铸币向贵重金属货币转换的过程,确立了银本位制度;同时在宋元海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海外贸易的领域,开始进行一定规模的海外经济交流,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明代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相似文献   
26.
周祥 《安徽钱币》2005,(2):4-5,F002
黑龙江广信公司全称“黑龙江广信商务公司”,是清代地方政府官办金融机构。成立于光绪三十年(1904)十月,开业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二月十六日。公司设在当时的省城齐齐哈尔,在呼兰、巴彦、海伦开有分公司,在吉林、长春、奉天、营口、北京、天津及上海等地设有办事机构。广信公司起先为官商合办.资本原定为五十万两,实际仅收二十万两。黑龙江将军达桂等人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三月初四的奏折:“奴才等略仿吉林成法,参以商部新章,官商合股设立一所,开使纸币,汇兑银钱,  相似文献   
27.
清代自乾隆后期开始,银钱比价发生重要变化,始终处于银贵钱贱阶段。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不少地区一两白银兑钱二千甚至更多,对民生、经济影响至巨,而对于其中的原因,建国以来多数学者把它归因于鸦片的大量输入导致的白银大量外流。我们认为,这种认识并不全面,导致鸦片战争前银贵钱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鸦片大量输入这个外部因素,也有清代货币体系本身的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28.
潘懿 《钱币博览》2007,(4):32-42
一、先秦至两宋金银钱沿革 金银质地的钱币几乎贯穿了中国钱币历史的始终。如果说金、银贝的年代铸地未必能很准确地断定,以往见诸报道的某些银质布币也有待深入验证.则楚金版即古所谓“印子金”历来的发现和记录甚多.可知先秦时期黄金作为货币在楚国的使用是广泛而发达的。稍后的实物有金银五铢、货泉.均极精美.展现了两汉铸钱工艺的高超和成熟。  相似文献   
29.
30.
明末清初,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在四川成都铸造西王赏功钱,有金、银、铜三种质地,存世数量极少,近来为泉界所瞩目。中国国家博物馆(以下简称“国博”)《中国古代钱币》专题陈列展出西王赏功银钱、铜钱各一枚,均为罗伯昭先生旧藏。1957年罗氏将其收藏的15427枚钱币,捐赠给北京历史博物馆(国博前身,以下简称“北京历博”),西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