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性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洛阳北窑西周墓地,埋葬人员庞杂,随葬大量毁坏的兵器和车马器、随葬器物分层埋葬和无嫁女的媵器等特征,不仅与其它地区西周贵族墓地有明显不同,而且与西周时期实行的族葬墓制度也不合,结合《周礼》关于西周墓葬制度的相关记载,联系到这里曾是“成周八师”的驻防地,我们认为这处墓地是“成周八师”阵亡将士的“陵园”。  相似文献   
232.
黄山墓地位于荆州古城东北约6公里的郢城镇黄山村和澎湖村境内,2002年6月至2004年10月,为配合襄荆高速公路建设,荆州博物馆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600余座。其中40号楚墓出土了一批重要文物,本文报道的是该墓发掘的情况。  相似文献   
233.
徐路 《文物春秋》2020,(4):29-36
植被种类及分布调查是湿润地区开展墓葬类遗址保护的基础工作之一。桃花岭墓地是汉代长沙王陵墓群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进一步了解桃花岭墓地乡土植物种类及分布,采用"群落学—生态学"方法对桃花岭墓地保护范围内植被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经调查,汉墓范围内数量较多且影响遗址安全及景观环境的植物共有30科64种,大致可分为5个植被型。在分析樟树、构树、篌竹、芒箕、一年蓬等12种主要群落类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合理利用长沙乡土植被优化墓地所在山体环境的治理措施和建议,力求在保护文物及生态环境的同时提升遗址周边的游览价值。  相似文献   
234.
2007年3月至12月,温县文物管理所等在南张羌清理了一批墓葬,其中3座西晋墓保存较好,出土随葬器物较为丰富,为研究豫北地区西晋时期的文化特征、丧葬习俗及中原地区西晋墓的分期等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235.
洪猛  杨明 《北方文物》2020,(2):36-44
大马各庄墓地是东周燕文化重要资料,部分墓葬可分为四组,年代跨度不出春秋早期至春秋晚期,墓地整体由北向南排序。大马各庄遗存形成背景复杂,有关内涵呈现较强的非燕文化因素。所属人群为春秋时期燕文化平民乃至贫民阶层。社会较为均等化,演进历程或体现了不同人群逐渐融合。此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东周燕文化尤其是春秋时期其南部区域文化与社会面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36.
沈岗墓地位于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沈岗西部,2004~2010年共清理两周至明清墓葬千余座,以东周时期墓葬为主。其中本次报道邓国墓葬23座,均为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朝南,葬具多为单棺,随葬器物除1座墓葬出有铜器外,余皆为小件玉、水晶器和珍珠等。墓葬年代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237.
木华黎是元朝开国元勋,其家族位高权重,在元王朝的地位仅次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1215年,元军攻陷金中都后,成吉思汗令木华黎建牙云燕(今北京)。1239年,窝阔台令速浑察国王移幕府于兴和(今张北县)。1263年,忽林池国王又奉诏将幕府东移至辽阳(今锦州市)。木华黎后王相继在兴和、辽阳封地兴建家族墓地。1265年,元世祖在燕京赐予安童四千户食邑。1285年,元大都新城落成。木华黎家族不仅在京师新城兴建王府,而且在大都路檀州仁丰乡(今北京密云区苍头村)、良乡县稻田村(今北京房山区良乡镇)、涿州房山县独树村(今北京房山区岩上村)食邑兴建家族墓地。明朝建立后,木华黎五世孙答剌麻硕理后人从涿州房山县迁往陕西大荔县。尽管木华黎凭借武力征服了中原地区,但其后裔在入主中原后却被中华文明征服,如这些蒙古王爷入乡随俗,模仿中原贵族在王府门前摆放镇宅石狮,在家族墓地开辟神道、陈列石像生,甚至改用汉姓,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相似文献   
238.
2004年、200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长江三峡工作队在重庆巫山琵琶洲山包墓地发掘了52座墓葬,其中战国晚期至汉代墓葬42座、宋代墓葬1座、年代不明墓葬9座,出土陶器、铜器、铁器及石、漆、银、琉璃、铜钱等遗物共514件。琵琶洲山包墓地从战国中晚期一直延续至东汉晚期,为我们研究三峡地区汉代聚落布局、丧葬制度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239.
张义中  徐凤芹 《东南文化》2023,(2):77-87+200-201
2019年4月—2020年12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对长丰下塘镇埠里墓地开展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实际清理西汉至宋代墓葬15座。两座北宋末期的墓葬M13和M14规模较大,结构特殊,出土器物精美,颇具代表性。M13为带墓道的仿木结构八边形单室砖墓,出土了陶器、瓷器、铜器、银器、漆木器和墓志等;M14为带墓道的长方形单室砖墓,墓室外顶部呈龟背状,出土了银器和铜器。这两座墓葬资料为研究安徽江淮地区家族墓葬制度、埋葬习俗、地面建筑形态以及当时的社会形态、文化特征、生活方式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240.
陶寺北墓地位于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北,因盗墓被发现,从两周之际延续到战国时期。2015年、201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墓地中部偏西北处共发掘春秋中晚期竖穴土坑墓10座,其中四座墓葬出土青铜器,本次简报报道了其中的两座。这批资料丰富了晋系青铜器的内容,对研究春秋中晚期青铜器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