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篇
  免费   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81.
沈岗墓地位于襄阳市高新区团山镇余岗社区沈岗西部,2004~2010年共清理两周至明清墓葬千余座,以东周时期墓葬为主。其中本次报道邓国墓葬23座,均为小型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方向朝南,葬具多为单棺,随葬器物除1座墓葬出有铜器外,余皆为小件玉、水晶器和珍珠等。墓葬年代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182.
艾婉乔 《四川文物》2020,(4):26-39,118
基于文献梳理和实物考察,归纳了青海共和盆地史前装饰品的种类、形式和使用;浅色石串饰可能在仰韶中晚期农业文化西进背景下,由马家窑文化引入共和盆地;齐家文化时期,装饰品承袭前期器类、进一步丰富,形成鲜明的地方特色;部分新见串珠可能来自河西走廊西部。当地装饰品独具一格或与其位置相对封闭、生业有别于周边相关。公元前二千纪上半串饰在甘青局地的流行,为探讨卡约、辛店、寺洼等文化装饰习俗来源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83.
胡译文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239(3):38-50+152
本文以北宋蓝田吕氏家族墓为中心,参照同时期其他家族墓和关中地区葬俗传统,剖析蓝田吕氏在墓园布局、墓葬排列和具体设置上的诸多特别之处,尝试揭示这些现象背后的思想观念,分析吕氏如何在丧葬实践中践行古礼。作者认为,蓝田吕氏在墓前设祭祀建筑,应源于汉代以来墓祭的礼仪传统,这一做法在北宋中后期的部分文人间已经出现;在墓葬排列上以嫡长子为中心的布局方式,源于周礼中的昭穆制、宗子法及祔葬的观念,而竖穴土洞墓等一系列葬制亦体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蓝田吕氏的丧葬实践较为严格地践行古礼,为其实现复古理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4.
王子杨 《江汉考古》2022,(2):131-137
本文对湖北叶家山 M107 出土的方座铜簋铭文进行了重新释读,认为铭文首字当释作“■ ”,即“邓国”之“邓”,并在此基础上对“邓监”以及周初的监官制度作了一定的讨论。  相似文献   
185.
从阜新代海墓地陶器和葬俗、葬式的分析入手,对该墓地的文化因素构成进行了定性分析。研究发现:该墓地包含有邻近的夏家店下层文化、高台山文化以及小拉哈文化的成分,但又很难将其归属于上述任何一种文化。因而可以将其视为一种地域上的过渡性遗存,称为代海遗存。  相似文献   
186.
筷子文化     
筷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用具,可以说它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一般来说制作普通筷子的用料有两种,一种是用竹子加工制作的,一类是用杂木加工制作的.此外还有骨头、银子、象牙、不锈钢等加工制作的比较高级的筷子. 各种筷子都是从内地运销省内.过去,由于交通不便,加之农村人的经济条件十分有限,购置筷子往往也成了问题.所以,就想方设法就地取材自己制作筷子.一种是在脑山地区生长的叫兔儿条的木材(红色),采选如筷子粗细的木枝制作筷子;一种是在河边生长的沙柳丛中采选适当木枝加工筷子.购置的竹筷子或杂木筷子供客人和陪客人的长辈用饭;而就地取材制作的兔儿条或沙柳条筷子,供其余家人、小孩用饭.就地取材制作的筷子,在洗锅刷碗时,经过热水的“考验”,时间长了就变得三扭四歪,形态各异,尽管如此,仍然坚持凑合着用呢.  相似文献   
187.
4月3日晚上,我看到贾樟柯发的第1966条微博。他回忆了自己家人在“文革”中的惨痛经历:“文革开始时,我奶奶被勒令24小时内离开县城回乡下扫马路,因为她是地主婆。我大伯入狱8年,期间自杀未遂,因为他是地主的儿子。我舅舅被村干部毒扣‘后被发现死于一口井中,死因至今是迷。历史不会被遮蔽,了解文革,了解中国,让我们从了解自己的家庭开始!”  相似文献   
188.
有机残留物分析是国际科技考古领域的热点之一,蛋白质分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为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草篓所含的黄褐色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以期探索其种属来源,揭示小河墓地先民生活方式和社会活动的相关信息。本工作首先采用红外方法对墓M13出土草篓中的颗粒状残留物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了较高的蛋白质含量;提取蛋白质后,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鉴定出牛酪蛋白、牛免疫球蛋白和牛β乳球蛋白,据此推断该残留物为牛奶制品。需要指出的是,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的牛奶加工证据,说明牛奶是小河墓地先民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工作还显示,蛋白质组学方法灵敏度高、所需样品量小,应可广泛地应用于古代残留物分析。  相似文献   
189.
于薇 《江汉考古》2012,(2):70-77
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M2新出■子鼎铭文中的三个干支可以与西周重器保卣、堇鼎的干支系联,反映出这三件器的器主都曾到王都参加周成王组织的一次盟会活动。从铭文看,盟会活动的规模很大,周王朝治下的四土封国都有参加,其中既包括周之同姓,也有异姓和庶姓,盟会中的祭祀活动在天子宗庙举行。这次盟会不是普通的会同,而是成王为确定封国政治等级秩序组织的"宗盟"。■子鼎铭文以及随州地区近年来相关重大发现,显示了南阳——鄂东片诸国在西周王朝南方地区封国政治运作中的特殊地位,也为我们进一步思考西周封国的控御方式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90.
本研究以焦作中站区靳德茂墓出土的彩绘陶器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激光拉曼光谱仪(RM)和偏光显微镜(PLM)对彩绘陶器、表面颜料、彩绘层次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并用热膨胀仪对陶器的烧成温度、密度等物理性能指标进行测试,这些为文物保护修复工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