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在西周金文中,"司土""司徒"二词多次出现。"司土"在早、中、晚期均有出现,晚期之后不见。从金文内容看,司土可以作为中央政府的官员,也可作为某地主管,地方封国或采邑也有设置。"司徒"在中期才出现,晚期以后渐多。司土与司徒所管理事务有许多重合,但二者也有明显区别。从司土到司徒的转化,折射出西周统治方式的转变,其在文献中的体现,即宣王"料民于太原"。  相似文献   
482.
雷玲 《收藏家》2022,(9):87-90
曶鼎,西周懿王元年重器,清中期被毁,其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奴隶交换、土地制度及贵族之间讼事的重要史料。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曶鼎铭文》未剔本,对研究铭文拓本,以及清中晚期金石学家之间的学术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83.
雷玲 《收藏家》2022,(9):87-90
曶鼎,西周懿王元年重器,清中期被毁,其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奴隶交换、土地制度及贵族之间讼事的重要史料。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曶鼎铭文》未剔本,对研究铭文拓本,以及清中晚期金石学家之间的学术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84.
雷玲 《收藏家》2022,(9):87-90
曶鼎,西周懿王元年重器,清中期被毁,其铭文是研究西周社会奴隶交换、土地制度及贵族之间讼事的重要史料。四川博物院收藏的《曶鼎铭文》未剔本,对研究铭文拓本,以及清中晚期金石学家之间的学术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85.
唐宁  杨海莉 《江汉考古》2012,(3):131-132,1,133
2007年7月1日,湖北省十堰市博物馆新馆建成对外开放,在《仙山琼阁武当山》主题展厅,展示了6尊铜铸鎏金造像,其中2尊还铸有铭文,非常精美,现介绍如下。一、流传经历1938年,国民党第五战区部队向四川转移时,将武当山周府庵、遇真宫、元和观、太子坡等宫观的大部分铜像拆下来运往重庆兵工厂  相似文献   
486.
曹锦炎先生在《江汉考古》2011年第4期发表《"曾"、"随"两国的证据——论新发现的随仲嬭加鼎》一文,介绍了一件新发现的"随仲嬭加鼎"。该鼎材料的公布,为学术界探讨"曾"、"随"关系问题提供了新资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江汉考古》同期发表了张昌平先生的相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487.
刘余力 《文物》2012,(8):63-65
2010年,洛阳文物收藏学会在征集社会流散文物时,发现一件传世的战国时期铭文铜戈,可称为"王二年相邦义戈"。此戈传为洛阳出土,未见著录,现简要考释如下。铜戈为长胡三穿,援身细长,脊部略隆,凹刃锋利,阑部突起。内上一穿,上下及尾部皆有刃。胡上三穿及内上单穿皆作不规则方形(图  相似文献   
488.
陈红玲 《考古与文物》2012,(1):93-95,113,115,2
韩城市地处关中平原东北部的黄河之滨,古称夏阳,为史圣司马迁的故里,也是国家级的历史文化名城。史传载为周初韩侯国封地,后为嬴秦支系梁伯之国,近年梁带村两周墓地的发现又揭示还曾为古芮国的领地。以韩城文庙为依托而建的市博物馆,长期致力于馆内古代建筑群的管护及市境内出土文物的收藏和保管,所藏周代青铜器中部分铸有铭文,对研究周代历史文化有一定意义,现予介绍,以飨学界。  相似文献   
489.
伯歼父簋铭文记载伯歼父跟随西周某王从成周出发南征,有所俘获,因作宝簋祭祀文祖考事。伯歼父簋的制作时代,说者或以为属于西周厉王时期。本文结合宗周钟等铭文研究认为应该属于西周昭王时。  相似文献   
490.
路国权 《考古与文物》2012,(2):20-28,47
殷墟晚期铜器铭文多数较短,其中又以类似"亚某"、"寝某"等形式的短铭较多。以往的研究中多将这种形式的铭文归为"复合族氏铭文"。通过对殷墟晚期"告"作有铭铜器的梳理,我们认为这种形式铭文中的一部分可能不是"复合族氏铭文",而是"官职+私名"。这对认识殷墟晚期短铭金文的性质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