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0篇
  免费   2篇
  45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也谈巴蜀货币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国未铸币。见于列国遗址的桥形铜片非货币而为铜璜,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学术界的共识。但随着近十几年巴蜀青铜化大发现,这一问题又被提了出来。本先是重新审视了各地桥形铜片的出土环境(部位、伴存物件)、形制特点和存在时限,判定它与配饰品关系多多,并找到它在商周组玉佩的发展与衰减中的位置,遂确认它源于玉佩中的璜。为规范物定名,建议统一命名为铜璜而不再它称。最后,从巴蜀国的时代背景、经济化状况及其同周边国家关系、货币铸行规律等多方面考察,认为巴蜀国可能仍处在实物货币阶段,使用盐、帛(赛布)类为交换媒介。  相似文献   
12.
运用科学技术方法对清代珐琅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运用原子发射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偏光显微镜和金相显微镜,对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珐琅残片进行了实验分析。研究中.对构成珐琅的硅酸盐材料、铜材料、焊接材料以及镀金层的元素组成进行了测试;对珐琅残片断面的焊接层和镀金层的微观形貌、焊接层的金相组织进行了观察和鉴别。在此基础上,运用结晶学、矿物学、金属学和金相学的基础理论对珐琅原料种类、各种原料的作用、珐琅料的熔制与烧蓝、铜材料与焊接材料的合金属性、焊层的金相组织、掐丝珐琅的烧制工艺等问题加以探讨,试图藉现代科技手段揭示清代珐琅所包含的科学技术内涵。  相似文献   
13.
东川位于滇东北,地处乌蒙山脉和珙王山脉之间,为金沙江、小江、普渡河、晓光河、块河所环绕;东邻会泽县,南接寻甸县,西沿普渡河与昆明市所辖之禄劝县分界,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会东县相望。  相似文献   
14.
苏区货币战     
<正>无钱不立,无财无政。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一种特殊商品,因人类商业活动的兴起而产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小而言之,它是自然人的财富体现;大而言之,它是政治实体的主权象征。自从殷商铸铜贝、北宋造交子,古往今来,无数政权制造发行了无数货币,或在自己的地盘内强制流通使用,借以发展经济,稳定政局;或渗透到敌方境内,蓄意破坏、摧毁其金融系统,推翻、颠覆其统治基础。中国共产党自然也不例外,苏区时期,他们一面拿起真刀真枪,打游击、反"围剿";一面仿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学界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使用近年新出资料,对秦墓出土陶器展开类型学、年代学讨论。秦墓出土陶器与青铜礼器同样,亦可分为"本土型"、"外来型"两大类型,两者各自有大型实用器和小型明器,并在战国早、中期长期共存。本研究有助于理清春秋、战国时期秦墓出土陶器的发展序列以及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16.
广西桂平博物馆藏东汉铜甑对于研究广西地区青铜器冶铸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但器物长期保存于潮湿环境中,矿化严重、保存状况较差,亟须保护修复。本研究应用X射线影像观察、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及能谱分析、模拟实验验证等方法研究了器物的铸造工艺、合金成分以及锈蚀产物成分。结果表明该器物为整体铸造成形,器物铸造时使用了轮制技术、刮板造型工艺以及铸后刻纹的工艺,箅部范块制作过程是用器身模翻制器身范后脱模,将器身模的圈足部分切下,然后在圈足泥模上刻出箅部型腔。在此基础上,遵循最低限度干预原则,力求将传统的文物修复手段与现代修复理念相结合,通过除锈、修补等保护修复措施后,不但提高了器物的整体稳定性,而且达到了可以展陈,发掘文物潜在价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任雪莉 《收藏家》2022,(1):83-90
复合铜礼器是将不同功能的器物搭配组合成一套,如壶与觯、卣与觯、卣与觚、鼎与俎等,与目前学界所理解的"一器多用"涵义有所区别,体现在其各部件的功能,一定是既有关联,又有差别。复合铜器主要出土于豫陕地区,山西、湖北、安徽等地也能见到。在搜集的10件器物中,除2件为商代晚期安阳出土,其余也都或多或少受到商人的影响。复合铜器看似平淡无奇,实则内藏玄机。将器盖稍加改动,就变成饮酒的杯子或者切肉的俎案,这种理念上的创新,与今天设计思想中的all-in-one,即一体化、多功能有异曲同工之处。从形制特点、使用方式以及社会背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后我们不难发现,复合铜器尽管设计奇巧,使用便利,但仍然不被社会广泛接受,这是其数量稀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杨博 《江汉考古》2020,(2):91-102
随葬礼器在墓中的区位特征对于判断随葬品的性质与用途,探求墓葬器用观念等都具有重要意义。随州叶家山、宝鸡石鼓山墓地可分别作为西周初期诸侯国与王畿地区随葬青铜礼器组合的特点的代表。结合过去发现的同时期墓葬资料可以发现早在西周初期周人已建立起一套较完备的以食器为中心的器用组合关系。就其在墓葬中的区位而言,存在着(1)按大类分置;(2)食、酒水器分置;(3)酒水器聚置,食器分置于酒、水器两端等三种情形,前两种体现出周人重食的文化特征,后一种强调酒器似与周初西迁的殷遗民有关。  相似文献   
19.
20.
林林 《东方收藏》2020,(2):18-21
燕下都遗址是战国时期燕国的都城,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东南,是一座集手工业、城市建设、贸易于一身的军事重镇。遗址总面积约40平方公里,是现存战国都城中面积最大的一座。该遗址除出土有大量精美的仿铜陶礼器、建筑构件、铁工具、金银器外,还出土了大量兵器,如带铭铜戈、铜剑、铜矛、铁胄、铁矛、铁鐏、铁镦等,是研究燕国历史、政治、军事、文化的宝贵实物资料。现将燕下都遗址出土兵器中的精品介绍如下,以供读者鉴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