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郭三娟 《收藏家》2022,(5):29-34
长沙窑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的湘江东岸,安史之乱以后逐渐发展,晚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逐渐衰落。长沙窑瓷器素以彩饰著称,据统计长沙窑施彩器物多达41%。①从长沙窑彩瓷的装饰特征来讲,在釉色方面,目前发现最大宗的产品为青釉,此外还见有白釉、绿釉、黑釉、铜红釉等多种釉色;在技法方面,见有彩料彩釉绘画、模印贴花、印花、划花等各类工艺。丰富的釉色与多样的技法,塑造了长沙窑瓷器装饰富于变化、张力较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32.
为配合西安航天工业园区的建设,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凤栖原考古队对园区的汉墓群进行清理时,在K4陪葬坑发现了一件铜漏壶。通过对漏壶的保护修复及表面附着物的显微观察,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粉状锈,而且还发现了铜漏壶上携带的大量实物信息,这些遗留物到底为何物,与漏壶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漏壶本身是如何计时的?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研究西汉当时的生活习俗、社会礼制、丧葬制度及计时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3.
本文通过介绍对一批明清时期彩绘贴金佛像的保护修复及制作工艺研究的工作,旨在提倡一种前期调查—制定方案—实施保护,并在保护中对修复对象所蕴含的各种考古、历史信息的发掘和揭示的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4.
赵春霞 《收藏家》2012,(4):77-80
只要提起铜香炉,人们总会联想到“宣德炉”。在各种古器物的藏品中,有三种东西被允许名不副实.可以冒名顶替:一是子冈牌,二是景泰蓝,三是宣德炉。子冈牌相传是明代晚期的陆子冈的经典作品,传世作品稀奇稀少,几乎就没有人见过真品,但是从清代以来,人们把一面绘画一面书法的长方形玉牌子部称为“子冈牌”。  相似文献   
135.
新郑铁岭墓地M1404、M1405为东西向大墓,南北相距2米,均出土成套青铜礼器与陶器。铜器墓紧临,这在铁岭墓地还是首次出现。周围大中型墓葬,也多出土有成套的陶器。其北、其西40米开外的墓葬极少随葬器物,说明这一带可能为一个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136.
周筠  何琨 《文物春秋》2012,(5):57-59,67
满城汉墓随葬车马的耳室中出土了6件铜锯齿形器,发掘报告称其可能是弩臂后端的铜饰。笔者在考察了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弩臂形制后,认为此说不确,而秦始皇陵铜车马为观察认识其用途提供了直接的实物例证,通过对照研究可以确认,锯齿形器是当时安装于马车上的盛箭器口沿部位的装饰物。  相似文献   
137.
孙家南头秦墓从布局上看不在秦都雍城国人墓葬之列,而可能隶属于秦国早期城邑——“汧渭之会”时期的族属墓地.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关系,以及随葬铜器墓中有陶器共出的现象,为多年一直沿用传统且各自独立的铜器与陶器分期标尺提供了相互比照的实物资料.若将该墓地与其周边同类、同期墓葬比较,二者虽有共性,但自身特征也较为明显,体现早期秦国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复杂群体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138.
明代无锡民间印书盛行,华氏和安氏活字铜版印书,堪为代表,许多善本流传于世。明代无锡活字铜版印书的繁盛,既有社会氛围的培植,又有文化市场的推动。以华燧、安国为代表的活字铜版印书群体,各具特色,出品甚丰,为古代活字印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9.
鐎斗是汉唐时期墓葬中常见的一种器具,其为盆身、长柄、下附三足,已有学对其定名和用途进行了初步考证。鉴于铜鐎斗使用的时间长,数量最多,形态变化也大,而且目前尚无其发展谱系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拟就汉唐时期铜鐎斗的形制变化做一探讨,并就其用途等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0.
杨玉彬 《收藏家》2004,(1):19-22
汉镜是我国古代铜镜中的特大镜群,研究者依发展演变一般将其划分为汉初——武帝前后、西汉晚期——新莽——东汉中期、东汉中期以后三个阶段。新莽镜在汉镜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葬废汉立新朝复古改制,不久即遭失败而杀身亡国,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阻滞不前,铸镜业却空前繁荣而步入汉代制镜艺术辉煌灿烂的鼎盛阶段。传世与出土的新莽及稍后的东汉早期镜墩实厚重,铸工精整,构图严谨精当,纹饰生动华美,而禽兽规矩纹镜是当时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精品镜种。规矩纹、四神、瑞兽、禽鸟配置的独具特色的主题纹饰,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双线波纹、鸟兽神人宽带纹等别开生面的镜缘圈带及丰富多变的铭文圈带,共同组合了一幅幅华贵典雅、美轮美奂的禽兽规矩纹图案,千百年来备受世人钟爱。阜阳地区出土新莽及东汉早期禽兽规矩镜一百余枚,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