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8篇
  免费   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91.
方一戈 《文史天地》2003,(12):34-35
一个人,在其生命的某个时段,因着某种机缘,同某件价值连城的珍稀国宝走到了一起,并且能够不畏敌焰而忘死护卫,其行其节便足堪在青史留写下鲜亮的一笔。抗战中期,叶公超(原名崇智,以表字行,1904—1981)与西周“毛公鼎”的那一番颇不寻常的经历,即应作如是观。先说“毛公鼎”。此物相传于清道光末年,由陕西岐山周原出土。全鼎器形雄浑,铸造精良,通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腹围145厘米,净重34705克。其鼎口呈仰天势,半球状深腹,垂地三足皆作兽蹄,口沿竖立一对壮硕的鼎耳;整个造型规正洗练,周身纹饰素朴典雅,洋溢着一种清朗敦厚、威而不张的庄…  相似文献   
692.
《考古》1999年第11期发表了谷建祥、魏宜辉的《邳州九女墩所出编镈铭文考辨》(下面简称《考辨》),读后颇受启发。该文作者根据该编镈的形制和纹饰,判断赖巢编镈当属春秋晚期时器,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该文作者认为,铭文中的“攻王”是由“攻吴王”脱漏一个“吴”字造成的,并由此得出(虘又)巢编镈为吴器的结论则是我们所不敢苟同的。  相似文献   
693.
李杨 《文物天地》2023,(3):92-97
越窑青瓷粮罂为唐宋时期宁绍平原常见的随葬明器,用来盛装五谷或酒。其造型由六朝、初唐的盘口壶演变而来,由唐代的圆润饱满向宋代的纤细修长发展。唐至五代越窑青瓷粮罂的纹饰以龙纹最为多见,到了北宋年间,下腹部刻划莲瓣纹成为越窑瓷罂最主要的纹饰。通过对铭文释读可知:唐宋越窑青瓷粮罂多为私人定制;铭文为制瓷工匠所刻;使用阶层为普通平民;越窑瓷罂在上虞窑场、慈溪上林湖窑场均有烧造;在唐宋年间应为价值不菲之物。此外,浙江婺州窑、龙泉窑和江西窑口的瓷罂在器形、纹饰方面均受到了越窑瓷罂的影响。  相似文献   
694.
寝戈考     
《左传》所载名物,多有不可识者。本文以出土实物考证《左传》所载“寝戈”的特点与用途。戈是古代各兵种作战中常见的进攻型武器,戈的形制根据兵种的不同和实战的需要而有所不同。《左传》所载寝戈,属小型贴身自卫的武器,自然在形制上与徒戈和车戈等实战用戈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695.
谈晋侯苏钟所记地望及其年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晋侯苏编钟16件,上有铭文共355字,记载了周王“通省东国南国”,晋侯苏随王征战有功受赏的事,为研究周、夷关系史和西周月相定点日期,又提供了新资料。现就其所记地望、年代谈点意见,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696.
杜博瑞 《文博》2023,(3):35-39
本文通过对宁县遇村M5出土的西周早期偏晚阶段的两件青铜戈的铭文与纹饰进行对比分析认为,遇村青铜戈M5:5铭文为“镞”字,是族徽;M5:4纹饰源自商代晚期的安阳地区,且此类装饰铜戈有可能为乐舞祭祀用具。此人群商代晚期集中在安阳、武安一带,西周早期迁徙至此;从西周早期开始了向周文化转型的进程。  相似文献   
697.
(彔见)簋是西周中期的器物,其铭文内容是周王对(彔见)的册命.(彔见)是穆王晚期至懿王初期周王身边卿一级的执政大臣.由(彔见)簋等册命铭文可了解当时册命礼仪的变化.  相似文献   
698.
2006年,河北省博物馆入藏了一件武周时期的石塔门,其出土于河北平乡县大理村,原为佛塔的一部分,系由一块完整的石灰岩凿刻而成,塔门右壁面有铭文218字,文辞华美,字体清秀。此石塔门及其刻铭不仅具有宗教和历史研究价值,在书法艺术上也值得重视和研究。  相似文献   
699.
通过列举新乡市博物馆藏商周有铭青铜器铭文铸刻位置,分析出从商代到西周青铜器铭文铸刻位置演变的大概趋势,即从较为隐蔽转化为较为明显的地方。进而以铭文铸刻位置作为切入点,探讨古代文字所蕴含的历史价值、演变的过程并思考演变的原因,以及反映出来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700.
付博 《收藏家》2023,(2):14-20
沈阳故宫博物院藏各类仿古铜器中,基本都可在古代青铜器中找到一致的类比对象,除礼制祭器出现少量仿古铜器外,清代仿古铜器已经基本上剥离古代青铜器使用价值和内涵,它们既有尚古的模仿,又有求新的追求,使尊古运动下的仿古铜器逐渐成为统治者释读古代文化、崇学尚儒的思想和文人笔下尚古风雅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