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71.
北京翰海     
《收藏家》2004,(11):61-64
翰海拍卖有限公司十周年大庆秋拍将于11月17-22日在北京嘉里中心举办,包括书画、玉器,油画雕塑、古籍善本、金铜佛像、古董珍玩、家具等专场。  相似文献   
572.
高兰祥 《收藏家》2004,(3):60-60
2000年的一个秋日,笔者有幸于北京一家古玩市场购得一方吴昌硕刻铜墨盒。这是我收藏铜墨盒以来仅见的一方吴氏刻铜墨盒真品。此铜墨盒方形,边长12、高4厘米。优质白铜,制作精致。盒面刻一幅“松鹤”图。一双美丽的丹顶鹤玉立于松树之上,占据画面重心,形态可人;古松苍老矫健,朴茂雄伟,高耸入云;树旁一簇牡丹,叶茂花盛,栩栩如生。左上角篆书题“鹤庐”两个大字,又以坚劲的行草题写49个小字,说明此铜墨盒的刻制缘由与时间。右下角钤白  相似文献   
573.
丁山 《收藏家》2004,(5):39-41
艺术品的惊人魅力不仅在于它总是传达着一种美学的理念,还在于它总是折射出那一特定时代的气息——惟美的追求与时尚的色彩、宗教的诠释和世俗的潮流、文明的进程以及人文的倾注,很多很多,总之,洋溢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来自不同阶层共性的认同与个性的美。于是,后人便试图从各个角度去解读,搜寻着前人表达出来或隐匿在背后的那些思想、意趣、寄托和追求。佛教造像同样如此丰富地传达着所有的这一切,尽管佛教造像均  相似文献   
574.
本文首先根据甑部和鬲部是否相连将铜甗区分为联体甗和分体甗两大类,每类中进一步根据甑腹和足部特征区分为圆腹三足、方腹四足和圆腹无足三小类,每小类中根据口部、腹腔、下部形态、耳部特征进一步分型,每型下根据具体变化的部位划分式别,是使用类型学方法对商周铜甗形态演变脉络的细致梳理。在类型学分析基础上,将商周铜甗的演变划分为八期,动态考察了商周铜甗的演变特征,提出商周铜甗的发展可划分为萌芽阶段、繁荣阶段、过渡阶段、转型发展阶段和衰落阶段。  相似文献   
575.
黄春和 《文物天地》2021,(2):100-115
近年,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带"钱塘"刻款的铜造像,或刻"钱塘陈以德造"款,或刻"钱塘陈彦清造"款,或刻带造像功德主陈彦清名字的发愿文,受到佛像收藏及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虽然刻款形式不同,表现题材不尽一致,但风格统一,具有汉藏融合的鲜明特征,特别是这些造像造型优美,工艺精致,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576.
甘肃武威出土的东汉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是我国古代青铜艺术品中罕见的杰作,是中国众多文物中的代表和古老中华文明的一种象征。甘肃省博物馆通过现代科学仪器检测及综合分析发现:铜奔马和铜车马仪仗队都是陶范铸造法铸造而成,而不是失蜡法铸造的;铜奔马铸造时在铜质马腿内夹铸了卯榫状铁芯骨,以增强马腿的强度和支撑力;铜车马仪仗队中甲型马和刻有铭文的乙型马,是铸造工艺不同的两批制品。这些发现对进一步研究铜奔马及墓主人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577.
铜镯是"西南夷"地区青铜时代最为常见的青铜器种类之一,考古发现数量众多,造型和纹饰因地而异。这种装饰品对于研究青铜时代西南先民的青铜艺术、技术等具有重要的价值。之前关于西南夷青铜器的研究,更多集中于铜鼓、铜兵器等主要铜器类型,而专门对铜镯展开的专题研究较少,因此目前对云南各地域铜镯的合金成分与制作技术特征缺乏整体性认识。与此同时,由于铜镯是一类常见的装饰品,对其进行研究可更直接地反映不同文化人群对金属资源的掌控、青铜技术的选择等考古学问题。根据文献记载,云南西部保山昌宁一带是西南夷中哀牢的主要分布区,近年来对该地展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研究哀牢青铜文化提供了科学的实物资料。为了探讨昌宁地区哀牢青铜文化铜镯的合金成分及制作工艺特点,深化对云南不同地区出土铜镯技术特征的认识,本研究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能谱仪对昌宁出土的6件铜镯进行了成分分析和金相观察。结果显示,此批铜镯全部为锡青铜,含有少量的砷、硫、锑等杂质元素;其制作工艺多样,铸造、热锻和热锻后冷加工等多种方法并用。在此基础上,收集云南其他地区出土铜镯的科技分析数据,并结合类型学展开对比分析,把握各地铜镯制作技术的差异和联系。结果表明,云南各地出土铜镯,均以锡青铜为主,制作工艺上铸锻并重,这反映了西南夷青铜技术体系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进一步观察发现,铜镯的合金配比和加工方式又表现出明显的当地特色,如哀牢铜镯的平均含锡量最高且十分稳定,而滇、昆明夷铜镯的锡含量范围非常离散。各西南夷族群所采用的铜镯制作方法的同与异,究其原因,可能和铜镯造型、族群对资源的掌控能力、人的审美喜好等方面有关。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从铜镯这一被较少关注的青铜器类出发,结合成分、金相与类型学分析,综合以往研究对云南各地域出土铜镯工艺技术的共性及区别展开讨论。总之,铜镯作为云南地区常见的人体装饰品,不仅展现了不同区域少数民族对铜镯这一器型采用的合金配比与青铜制作工艺,而且从非实用器的角度反映了西南夷对资源的利用与掌控、审美思想等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578.
南宋神泉监蜡模祖钱初探——兼谈折三庆元铜铸试样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屠燕治 《钱币博览》2007,(3):6-11,F0004
1998年.上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第三届钱币拍卖会上的第187号拍品.是一枚由江苏送拍的神泉监折三庆元通宝铜铸试样(图1见彩图1)。这枚铜样的出现,使我们对南宋铸钱工艺中的蜡模祖钱,第一次有了形体感观上的认识.并由此有了一个深入探讨的机会。  相似文献   
579.
一、金沙小铜人像出土 2001年在成都金沙遗址梅苑发现的一件青铜人像,通高19.6厘米。由于铜人站立在叉形的插座上,实际上高仅仅14.6厘米,只有铅笔那么长。铜人有着与三星堆众多铜人相同的手势,两臂抬至胸前,夸大的手掌圈成溜圆的环,于是成为两处遗址存在着化连续性的证据。这一铜人的服饰,与三星堆铜人也有共同之处。但是三星堆铜人尺寸都比较大,这一铜人却相当小,在功能上定有较大差别。[第一段]  相似文献   
580.
南阳市博物馆征集的此件宋代铜磬为寺院使用之物,根据铭文上的纪年可知铜磬从制作到开始使用时间达29年之久。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与当时的铜禁政策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