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新郑铁岭墓地M1404、M1405为东西向大墓,南北相距2米,均出土成套青铜礼器与陶器。铜器墓紧临,这在铁岭墓地还是首次出现。周围大中型墓葬,也多出土有成套的陶器。其北、其西40米开外的墓葬极少随葬器物,说明这一带可能为一个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212.
宋秀兰  别治明 《文物》2012,(9):81-89
寿圣寺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城南30公里黄店镇冉家村东约500米处。《中牟县志》记载:"寿圣寺在县南……上建有双塔,亦称双塔寺。"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寺院历代皆有重修,毁于20世纪50年代,仅余双塔[1]。现存寺院遗址四周有内寨和外寨双重土寨墙,东墙内外墙合一,南墙正中有门。内寨为一片土岗,现存内寨墙南北长约130、东西宽约95、高出周围地面3~4米,占地约1.3公顷。现存外寨墙约南北长388、东西宽150米。墙高3、下部宽5米,保存状况较好。土岗西侧为一宽约100、长500米的自然壕沟。寿圣寺远离村庄,地貌复杂,高低错落,四周皆为田地,在寺院南端保存了难能可贵的宋代双塔(图一)。  相似文献   
213.
周筠  何琨 《文物春秋》2012,(5):57-59,67
满城汉墓随葬车马的耳室中出土了6件铜锯齿形器,发掘报告称其可能是弩臂后端的铜饰。笔者在考察了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弩臂形制后,认为此说不确,而秦始皇陵铜车马为观察认识其用途提供了直接的实物例证,通过对照研究可以确认,锯齿形器是当时安装于马车上的盛箭器口沿部位的装饰物。  相似文献   
214.
北京翰海     
《收藏家》2013,(1):81-84
12月9日,翰海2012秋季拍卖会在北京朝阳悠唐皇冠假日酒店稳健收槌。此次秋拍共推出中国书画、古籍善本、油画雕塑、玉器、金铜佛像、古董珍玩、珠宝翡翠、紫砂工艺、铜镜等17个专场,2700余件拍品,总成交5.4亿元,成交率约60%。有鉴于秋拍市场的下行调整趋势,翰海此季秋拍定位于稳健、务实,延展拍卖项目,细化专场门类,拍品数量压  相似文献   
215.
据曾任国民党浙江省主席的陈仪揭露,蒋介石对他说过:“你平时主张用人要廉洁不苟,依我看,泥塑木雕的佛像水都不喝,最最廉洁的了,可是他不能做事。所以必须廉而有能。  相似文献   
216.
孙家南头秦墓从布局上看不在秦都雍城国人墓葬之列,而可能隶属于秦国早期城邑——“汧渭之会”时期的族属墓地.由于其特殊地理位置关系,以及随葬铜器墓中有陶器共出的现象,为多年一直沿用传统且各自独立的铜器与陶器分期标尺提供了相互比照的实物资料.若将该墓地与其周边同类、同期墓葬比较,二者虽有共性,但自身特征也较为明显,体现早期秦国多元文化特征及其复杂群体之间相互融合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17.
明代无锡民间印书盛行,华氏和安氏活字铜版印书,堪为代表,许多善本流传于世。明代无锡活字铜版印书的繁盛,既有社会氛围的培植,又有文化市场的推动。以华燧、安国为代表的活字铜版印书群体,各具特色,出品甚丰,为古代活字印刷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中国古典文献的继承和传播起到了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18.
鐎斗是汉唐时期墓葬中常见的一种器具,其为盆身、长柄、下附三足,已有学对其定名和用途进行了初步考证。鉴于铜鐎斗使用的时间长,数量最多,形态变化也大,而且目前尚无其发展谱系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拟就汉唐时期铜鐎斗的形制变化做一探讨,并就其用途等相关问题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19.
杨玉彬 《收藏家》2004,(1):19-22
汉镜是我国古代铜镜中的特大镜群,研究者依发展演变一般将其划分为汉初——武帝前后、西汉晚期——新莽——东汉中期、东汉中期以后三个阶段。新莽镜在汉镜史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葬废汉立新朝复古改制,不久即遭失败而杀身亡国,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阻滞不前,铸镜业却空前繁荣而步入汉代制镜艺术辉煌灿烂的鼎盛阶段。传世与出土的新莽及稍后的东汉早期镜墩实厚重,铸工精整,构图严谨精当,纹饰生动华美,而禽兽规矩纹镜是当时最为流行、最具代表性的精品镜种。规矩纹、四神、瑞兽、禽鸟配置的独具特色的主题纹饰,流云纹、三角锯齿纹、双线波纹、鸟兽神人宽带纹等别开生面的镜缘圈带及丰富多变的铭文圈带,共同组合了一幅幅华贵典雅、美轮美奂的禽兽规矩纹图案,千百年来备受世人钟爱。阜阳地区出土新莽及东汉早期禽兽规矩镜一百余枚,现择其精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20.
申茂盛  马生涛 《文博》2004,(2):4-10
秦陵外城以内2.13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陪葬坑或建筑遗址密布,面积占80%之多。九十年代的石铠甲坑,百戏俑坑争先面世,掀起了秦始皇陵考古的又一波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