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0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01.
郭三娟 《收藏家》2022,(5):29-34
长沙窑址位于今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铜官镇至石渚湖一带的湘江东岸,安史之乱以后逐渐发展,晚唐时期达到鼎盛,五代逐渐衰落。长沙窑瓷器素以彩饰著称,据统计长沙窑施彩器物多达41%。①从长沙窑彩瓷的装饰特征来讲,在釉色方面,目前发现最大宗的产品为青釉,此外还见有白釉、绿釉、黑釉、铜红釉等多种釉色;在技法方面,见有彩料彩釉绘画、模印贴花、印花、划花等各类工艺。丰富的釉色与多样的技法,塑造了长沙窑瓷器装饰富于变化、张力较强的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202.
为配合西安航天工业园区的建设,200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凤栖原考古队对园区的汉墓群进行清理时,在K4陪葬坑发现了一件铜漏壶。通过对漏壶的保护修复及表面附着物的显微观察,不但有效地控制了粉状锈,而且还发现了铜漏壶上携带的大量实物信息,这些遗留物到底为何物,与漏壶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漏壶本身是如何计时的?本研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分析和讨论,为研究西汉当时的生活习俗、社会礼制、丧葬制度及计时水平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3.
河北中南部北魏晚期至东魏石刻佛像皆着双领下垂式袈裟,按其袈裟表现样式可分为阶梯状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棱角状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和双勾阴线衣褶双领下垂式袈裟三种类型,三者依次出现,后两者存在直接的承续关系。第三类型的较大尺寸造像,体现出纯熟的雕刻技巧和富于装饰性的视觉特征。这些以白石为主的石刻佛像,在北魏晚期和东魏大致呈现两阶段发展,前阶段实例结合了洛阳地区造像因素和本地金铜佛像造型特征,后阶段逐渐形成自身特点,并对周边地区产生较广泛影响。这些实例头部造型只出现波形发髻和磨光发髻,其中东魏实例多数头部比例被有意夸大,人体也趋于丰壮,这一变化直接影响了其后的北齐造像。  相似文献   
204.
本文通过介绍对一批明清时期彩绘贴金佛像的保护修复及制作工艺研究的工作,旨在提倡一种前期调查—制定方案—实施保护,并在保护中对修复对象所蕴含的各种考古、历史信息的发掘和揭示的文物保护修复的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5.
李歌 《中国土族》2012,(4):41-41
油塑、壁画和堆绣被誉为青海塔尔寺的艺术三绝.其中,油塑就是用酥油(手工制成的黄油)塑造出各种佛像、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树木花草、亭台楼阁等造型,这些油塑艺术品统称为"酥油花". 六百多年前,酥油花首创于西藏拉萨.原来,唐代文成公主奉唐太宗之命,进西藏与藏王松赞干布完婚时,从长安带去释迦牟尼佛像一尊,松赞干布在拉萨专门修建大昭寺供奉.据说,这尊佛像头上原来没有冠冕,黄教创始人宗喀巴学佛成功以后,为了表达崇仰释迦牟尼佛的心愿,就在那尊佛像头上献了"护法牌子"(其形如莲花),还献了披肩和酥油花.  相似文献   
206.
中国古代帝王中,不少人颇有佛缘,女皇武则天便是其中一位。她一当上皇帝,便改尊佛教,将其地位置于道教之上。除划拨专款大修寺庙、大造佛像、大量翻译佛经外,还多次掀起全民崇佛的热潮。在强制性的全民崇佛运动中,有一道禁杀牲畜、禁捕鱼虾的命令,曾闹出了不少趣闻。  相似文献   
207.
赵春霞 《收藏家》2012,(4):77-80
只要提起铜香炉,人们总会联想到“宣德炉”。在各种古器物的藏品中,有三种东西被允许名不副实.可以冒名顶替:一是子冈牌,二是景泰蓝,三是宣德炉。子冈牌相传是明代晚期的陆子冈的经典作品,传世作品稀奇稀少,几乎就没有人见过真品,但是从清代以来,人们把一面绘画一面书法的长方形玉牌子部称为“子冈牌”。  相似文献   
208.
新郑铁岭墓地M1404、M1405为东西向大墓,南北相距2米,均出土成套青铜礼器与陶器。铜器墓紧临,这在铁岭墓地还是首次出现。周围大中型墓葬,也多出土有成套的陶器。其北、其西40米开外的墓葬极少随葬器物,说明这一带可能为一个家族墓地。  相似文献   
209.
宋秀兰  别治明 《文物》2012,(9):81-89
寿圣寺位于河南省中牟县城南30公里黄店镇冉家村东约500米处。《中牟县志》记载:"寿圣寺在县南……上建有双塔,亦称双塔寺。"据传清朝初期寿圣寺曾有石碑一通,上记寿圣寺始建于唐,兴于宋。鼎盛时有两进寺院,大殿、廊庑、山门、水井、戏楼齐备,有寺僧数十人。寺院历代皆有重修,毁于20世纪50年代,仅余双塔[1]。现存寺院遗址四周有内寨和外寨双重土寨墙,东墙内外墙合一,南墙正中有门。内寨为一片土岗,现存内寨墙南北长约130、东西宽约95、高出周围地面3~4米,占地约1.3公顷。现存外寨墙约南北长388、东西宽150米。墙高3、下部宽5米,保存状况较好。土岗西侧为一宽约100、长500米的自然壕沟。寿圣寺远离村庄,地貌复杂,高低错落,四周皆为田地,在寺院南端保存了难能可贵的宋代双塔(图一)。  相似文献   
210.
周筠  何琨 《文物春秋》2012,(5):57-59,67
满城汉墓随葬车马的耳室中出土了6件铜锯齿形器,发掘报告称其可能是弩臂后端的铜饰。笔者在考察了各地汉墓中出土的弩臂形制后,认为此说不确,而秦始皇陵铜车马为观察认识其用途提供了直接的实物例证,通过对照研究可以确认,锯齿形器是当时安装于马车上的盛箭器口沿部位的装饰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