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5篇
  免费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国家档案     
《文史月刊》2011,(10):F0003-F0003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为东汉青铜器,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宫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  相似文献   
182.
为探讨东周楚式戈斑纹的处理技术,采用金相显微镜、SEM、EDS、EBSD研究了上海博物馆藏的楚式斑纹戈的成分、显微组织和相组成,讨论了其制作工艺.结果表明:东周楚式戈富锡层厚度不均,以十余μm左右的厚度居多,最多处由4种不同物相组成,分别为η相、ε相、σ相及(α+δ)共析相.富锡层与基体之广日j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与现有其它富锡工艺研究成果进行比较,认为此件楚式戈与其它地域的富锡技术具有共同的工艺特征,应为热镀锡工艺.但在工艺参数掌控方面应呈现地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3.
邢继柱 《收藏家》2011,(10):49-54
东北印度曾是一个高度佛教化的地区,印度各地佛教徒也曾奔赴此地取经学道,因此该地区融入了由各地怫教徒带人的文化艺术。印度佛教在12世纪中叶被回教消灭,帕拉佛教造像也随着帕拉王朝的毁灭而终结。  相似文献   
184.
孙涛 《收藏家》2011,(12):65-70
在晚期西藏金铜造像作品中,扎什利玛佛像是知名度很高的一种。扎什利玛为简称,全称为扎什伦布寺利玛,指以日喀则地区扎什伦布寺为核心铸造的佛像系列,代表了以扎什伦布寺为核心金铜造像艺术的最高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85.
为配合甘肃省博物馆"佛教艺术展"的顺利布展,由甘肃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修复中心对展出的七尊佛像进行了抢救性保护处理,其中包括六尊明清铜造像和一尊明代铁质造像,本文着重介绍明清铜造像的修复材料与技术。  相似文献   
186.
杨茂公铜灯是1996年4月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会宁县城北莲花山下清理发掘的一座砖室墓中出土、1997年10月由会宁县博物馆移交白银市群艺馆收藏的一件文物。本文根据新获铜灯铭文资料,重新推定杨茂公死于皇统五年(1145)正(戊寅)月初二(戊申)日,修正铜灯的制作年代为金皇统六年(1146)。同时,就铜灯铭文所记的杨茂公出生时间进行了分析,认为铭文中"丁巳相乙亥月丁卯日"(即熙宁十年十月丁卯日)是不正确的,可能为宋熙宁七(甲寅)年(1074)十(乙亥)月初三(丁卯)日或熙宁十(丁巳)年十一(壬子)月二十(丁卯)日。由此,可以进一步推知杨茂公墓构筑始于金皇统五年(1145),完工于皇统六年(1146),是陇右地区具有准确构筑年代的一座金代早期墓葬,对研究陇右宋金时期葬制葬俗的演变,尤其是探索北宋与金交替之际包括今会宁县在内的祖厉河流域文化面貌的变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7.
柯伯清 《神州》2011,(4):54-55
为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把学前教育当作教改突破口”的号召,笔者从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入手,分析铜琴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对策:注重培莽学生的钢琴学习兴趣,借鉴音乐新课程理念及陶行知“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注重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努力适应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探索出一条培养合格的学前教育师资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8.
在楚地的东周墓葬中常常出土有一种方形盘的豆形器,因其盘是方形的,其下部有柄和座,与东周常见的圆盘豆相同,故人们常因其形而将其称之为方豆,根据其铭文,本论认为是欹器,但不是周庙之欹器或宥坐之器,而应是在欹器的基础之上演变的一种新器种,仍名之为欹,同时认为,所见这类器物应属楚器。  相似文献   
189.
重庆地区元明清佛教摩崖龛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20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显示,在重庆市范围内尚存有元、明、清时期佛教摩崖造像200余处,其中元代造像4处,明代造像60余处,清代造像180余处。这些晚期造像主要分布在重庆大足、潼南、合川、江津、荣昌、南岸等25个区县(图一),是研究唐宋之后石刻造像的珍贵材料。很久以来,由于晚期造像一直不被研究者和文物保护部门重视,许多造像  相似文献   
190.
四川资阳安岳县连绵起伏的岩壁上,开凿有大小佛像10万尊,其中国家级文物单位9处。年代从唐朝延续到清代,尤以唐朝、五代、宋代佛像最为精妙。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文物工作者曾经做过一个推算:如果将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联,足足有5公里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