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不停的传送带,不停地行走——这是这个美丽的新机场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曼谷素万那普(Suvarnabhumi)机场落成不久,我们终于驾临此地。那时正值夜里,因为人丁稀薄,新机场显得更加空旷。  相似文献   
102.
在中国对琉璃这一材料有多种称呼,考古报告中根据其透明度分别定名为“玻璃”、“琉璃”和“料器”。一般把透明度高的叫玻璃,把色彩鲜艳的小件器物称为料器,把透明度差的叫琉璃。山西大同近年来出土了不少琉璃,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下面略作介绍。  相似文献   
103.
中国是世界上玉文化源远流长的地区,随着玉文化研究的深入和玉学的兴起,玉石的物相构成及受沁演化机理成为学界和出土古玉鉴定中的重要问题。由于埋藏环境的作用,许多玉器出土时的面貌和成分结构已发生很大改变。本研究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能谱仪(SEM-EDX)、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MLR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等分析设备,对湖北省京山市苏家垄遗址春秋时期M88号墓棺内出土的4件玉器残片以及1件现代透闪石玉原石开展比较研究。研究确认透闪石玉中除了纤维状的矿物成分,还包含玻璃相的高级脂肪酸盐,分布于晶界及晶体间隙的玻璃相脂肪酸盐在玉石晶链间形成缓冲,使透闪石玉具有较高的韧性,不易崩碎。当腐蚀发生时,脂肪酸盐会变质分解溶出,部分会在玉石裂隙及疏松处富集并吸附其他物质,致使玉石受沁。脂肪酸盐大量流失后,透闪石玉晶链因失去缓冲而极易碎裂。此时,链状结构中Ca-O键和Fe-O键因强度低于Mg-O键而优先断裂流失,使得玉石内阳起石结构减少,外观由半透明向不透明转变,甚至白化。关于古代玉石中脂肪酸盐来源及其对玉石影响的研究,为古玉研究开拓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4.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发掘出土了数量较多的马蹄金,为汉代黄金货币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宝贵资料,出土马蹄金内均存在镶嵌物,大部分腐蚀严重。结合偏光显微分析、背散射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光谱对海昏侯墓主棺头箱出土的部分马蹄金内嵌物进行分析研究,依据分析结果将马蹄金内嵌物分为透闪石软玉、蛋白石、铅钡玻璃和疑似高铅玻璃4种类型。其中,铅钡玻璃基本保留玻璃态,腐蚀产物随着埋藏环境的变化存在二次结晶现象,腐蚀的最终产物是碳酸铅;疑似高铅玻璃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腐蚀状态,外层硅质成分较高形成较为致密的壳状结构,内部碳酸铅以葡萄状填充在少量的硅质成分中。研究结果可为后续的保护处理与马蹄金、麟趾金的复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5.
青铜器矿料来源和产地研究,是青铜时代至关重要的考古问题,也是考古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通过比较青铜器样品和矿床的Pb同位素分析数据,可以进行青铜金属原料来源的产地研究.为此,本工作利用MAT262固态离子源型质谱仪对重庆地区云阳李家坝遗址,涪陵小田溪墓群,万州大坪墓群,开县余家坝遗址东周时期巴地青铜器的铅同位素进行了测定和比值研究.结果显示其中合金中铅都为普通铅,而非放射性成因铅.实验数据反映出206Pb/204 Pb比值分布在17.4630 ~ 18.6960,207 Pb/204 Pb比值分布在15.5573 ~ 15.8490,208 pb/204 Pb比值分布在36.7828 ~39.3869,除了两个数据外,大部分器物铅同位素比值分布范围几乎重叠,显示了稳定铅源的存在.此外,这批数据与滇川黔铅锌多金属成矿区的底苏和大梁子矿床数据分布范围相近,局部重合,表明其铅料来源与这一地区有着一定的关系.实验结果反映了重庆地区东周青铜器群在铅料来源上具有同一性和连续性,说明了巴人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建立了独立的青铜冶铸业,一直延续到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06.
长清仙人台墓地出土青铜器以铅锡青铜为主要材质类别。春秋早期至中期之初,仙人台M3、M2及M6青铜器的铅料与同期中原、汉淮地区一致;中期中段,仙人台M4青铜器开始应用来自长江中游的新的铅料,仍与中原各地基本同步。仙人台春秋诸墓见证了春秋青铜器的第一次铅料演替过程,并可确定新铅料的广泛应用始于仙人台M4阶段,对研究先秦金属流通模式及东周青铜器断代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7.
108.
在清代数量众多的鼻烟壶中,以玻璃为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成为一颗辉煌璀璨的艺术明珠。  相似文献   
109.
运用显微观察、荧光拍照、偏光显微镜、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能谱分析手段,对#87北魏造像碑、#99隋代佛头、#54宋代残破佛头和2件泥塑佛像残块表面彩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北魏和隋代造像红色为朱砂,绿色为石绿,白色为方解石;隋代造像面部肉色为硫酸铅和朱砂的混合物,眼黑为炭黑;宋代造像表面红色为铁红,白色为方解石;泥塑残块#1表面蓝色为石青和石绿的混合物,#2表面为朱砂,判断其制作年代不晚于唐代中期。白灰层主要成分为碳酸钙,并具有亮白色荧光反应,与碳酸钙粉末混合有机胶制成白灰层的荧光反应一致,判断古代样品白灰层中可能存在有机胶结质。在元素分析过程中,铅(Pb)一直存在,而在物相分析中并没有发现Pb的化合物。同样问题在早期关中出土墓葬壁画分析中同样存在,是否与彩绘工艺本身有关,值得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10.
采用质子激发X射线荧光(PIXE)、X射线衍射(XRD)和显微拉曼光谱(Raman)三种无损分析方法对安徽蚌埠双墩一号春秋墓和三号战国墓出土的玉器和玻璃器进行了综合研究。准确判定了玉器的材质和玻璃器的成分体系,并探讨了玉器的地质成因类型和沁蚀原因等。首次在淮河流域发现天河石玉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