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3年,俄罗斯科学院考古研究所Leonid T.Yablonsky教授在俄罗斯南部的奥伦堡州乌法市菲力波夫卡(Filippovka)地区发掘了一座萨尔马特时期的墓葬。出土了青铜鍑、银盆、金质胸饰、金柄银镜、动物纹金牌饰、金耳环以及纹身工具、调色板和针等遗物千余件。此次发现,对研究早期铁器时代的萨尔玛特文化和整个欧亚草原早期游牧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2.
《关于华南东南亚民族考古的几个问题》是我给厦门大学考古专业硕士生上课时的几段师生对话,内容涉及到华南至东南亚这一跨界区域考古研究的理念、方法、内容、课题等,经硕士生吴梦洋、朱芝兰、马天行等整理后,似自成一章,不妨借《南方文物》一角刊出,供学界进一步批评、讨论。  相似文献   
33.
货币的出现是“资财”作为一类物态文化类型存在的起点,“资财”一称的大量使用应自战国开始。分析其原因:其一。铁器时代来临导致物质财富剧增,社会成员的资财状况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二,世卿世禄制度解体后,使用资财来衡量人们的社会地位有了适用性;其三,货殖家群体崛起,促使社会以拥有资财多少作为评价人的标准。  相似文献   
34.
2011年,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联合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哈密地区文物局、巴里坤县文物局的大力支持下,清理了新疆巴里坤县石人子沟遗址的6座小型墓葬。6座墓葬均属早期铁器时代,地表有盆状石质封堆,葬制有仰身直肢葬、二次葬、扰乱葬,部分墓葬有马、羊等动物殉牲。本次发掘出土了一批陶、玉石、青铜、铁、金质的容器、工具、装饰品等随葬器物,为研究石人子沟遗址古代墓葬与考古学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35.
田恬 《世界遗产》2014,(11):104-109,10
曙光再现失落之城 佩特拉有时候也被称作“失落之城”,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铁器时代.公元前6世纪,阿拉伯游牧民族纳巴泰人在此定居,勤劳的纳巴泰人在陡峭岩壁上雕凿出这独特浩瀚的城市,并使其成为运送丝绸、香料与其他贸易路线的重要枢纽,连贯中国、印度和阿拉伯南部以及埃及、叙利亚、希腊和罗马.如今在佩特拉见到的大部分遗址都是纳巴泰人建造的.纳巴泰人选择佩特拉主要有以下理由:第一,它易守难攻,唯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敌方无法调集大军攻城,可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第二,它资源丰富,环抱城市的高地平原上森林繁茂,木材丰富,牧草肥沃,利于游牧;第三,它水源充足,一股终年不断的喷泉为它提供了可靠的水源.  相似文献   
36.
本文主要介绍 1991年 6月 ,在萝北和绥滨两县文物普查中发现的 10处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遗址、墓葬及采集的文物 ,这些发现为深入研究本地区的古代历史 ,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37.
这是一篇区域民族关系史的考古学研究,作者通过环南海的华南大陆、台湾、中南半岛、东南亚群岛地带相对集中分布的凸纽形块的整理分析,探讨该区域史前、早期历史时期土著文化的交流。凸纽形块是新石器晚期至早期铁器时代出现于环南海地区的一类特殊的块形佩饰,是反映该时空民族文化特殊性的重要物质文化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