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9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5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有关石敢当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西汉史游的《急就章》:“师猛虎,石敢当,所不侵,龙未央。”元代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记载“今人家正门适当巷陌桥道之冲,则立一小石将军,或植一小石碑,镌其上日石敢当.以厌禳之”。此文化在闽台民间甚为流行.其意义是借有形的器物表达无形的观念,帮助人们承受各种实际的灾祸危险以及虚妄的神怪鬼祟带来的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92.
在《红旗渠志·建渠英模人物与模范单位·人物事迹》里,有一对父子的照片,每张照片旁边还有一段文字简介。这对父子就是父亲张运仁和我。每次看到这两张照片和这两段文字,当年我们父子俩前仆后继修建红旗渠的情景,就会油然重现在我的眼前。  相似文献   
93.
今天所能见到的大明宫遗址照片,最早的是二十世纪初日本学者足立喜六和桑原骘藏二人所拍摄并发表的照片。足立氏《长安史迹研究》刊印有1907年9月3日所拍含元殿遗址照片一幅、1908年7月1日所拍太液池蓬莱岛遗址照片一幅,还收录一幅当时所绘的含元殿遗址地形图。桑原氏《考史游记》刊印有含元殿遗址照片两幅,其中一幅为人照,据文字叙述,拍摄于1907年10月6日。  相似文献   
94.
张林华 《古今谈》2009,(3):83-84
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做客辽宁铁岭赵本山传媒集团的大本营,深夜接受《南方周末》报记者采访,作了关于艺术与人生的长篇答问。说着说着,忽然突兀跑题说道:“你们的报纸能够争取林青霞开设专栏,是很难得,很有眼光的。”(详见2009年5月2日《南方周末》)  相似文献   
95.
文人和文字     
朱国良 《古今谈》2009,(4):63-65
“咬文嚼字”滋味长 一、老俗语 酒是陈的好,茶是新的香。这两种物质的特性似很有哲学的品味。两者同时要具备这种味儿似不大可能,尤其是物质的东西。但只有俗语,流传民间之久,传播江湖之远,翻了,出运用之新,讲出胸襟之意,散布新茶之香,足显老酒之醇。  相似文献   
96.
一、近现代文献字迹概念及现状1、笔迹、字迹概念限定世界诸多文字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必须依靠一定形象轨迹显示出来,形象轨迹就是通常所说的笔迹或字迹。笔迹是较早出现的通用词,几种辞书解释为"名人写字所特有形迹"。而字迹,20世纪出版的辞书,只  相似文献   
97.
石鼓文刻年新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石鼓文是现存最早的石刻文字之。石鼓文在我国文学史、书学史、金石学史、社会发展史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尤其是在书法史上.千百年来被书界奉为“石刻之祖”.“书法瑰宝”。正如康有为所说:“石鼓即为中国第一古物.亦当为书家所宗”。为习篆者圭臬。自从唐代在陕  相似文献   
98.
闪淑华 《收藏家》2003,(11):48-48
早年间即闻业内人士讲:“田黄石价逾黄金,但好的田白石不亚于田黄。”个中缘由笔者在文革时期因有幸见到3方上等的田白石章方才明了。文革时期,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文物资料室藏有3方上好的田白方章,最高约8厘米上、下不等.约2厘米见方。随形雕山头钮,石质透润,洁白无缺。加之宅玉般柔和的光泽,真乃天然尤物。如此这般的石章料,只要你瞥见一服,便难逃欣赏、盘玩的诱惑,拿在手中,再也不想放下。古人云:“君子比德于玉”,自占以来,爱玉者多多。而从此敝人慕石胜慕玉,缘为“玉不琢,不成器。”但好的天然石料,如上述田白章,无需雕琢,自然成趣。其质地犹  相似文献   
99.
王纲怀 《收藏家》2003,(4):41-50
人类文明史最重要的记录手段应该属于文字。在纸张使用之前,汉字的主要载体是甲骨、钟鼎、刻石、砖陶、瓦当、竹简、木牍、绢帛等。公元前二世纪的秦末汉初,铜镜上也开始出现了文字(镜铭),用以表达当时社会的祈福、吉祥、风土、人情等内容。众所周知,铜镜始于四千年前的齐家文化,相隔漫长的二千年后,才在  相似文献   
100.
古埃及“象形文字”的译名问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我国学界习惯于把古埃及文字称为古埃及“象形文字”。该名称系从英语中的hieroglyphic一词翻译而来。该词源于希腊语hieroglyphilagrammata ,本意为“神圣的雕刻文字”。由于当时国人对古埃及文字的认识比较肤浅 ,从而望文生义盲目套用我国文字学界“象形”之说 ,将该词翻译为“象形文字” ,这种提法在我国各类工具书中广为流布。本文认为 ,把hieroglyphic一词译为“象形文字” ,其实是一种误译 ,并指出了具体原因所在。鉴于古埃及人把文字称为“神的言语” ,因此作者建议把hieroglyphic一词译为“圣书文字”。这样既符合古埃及人的传统 ,又恰合该词的本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