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9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邸延生 《神州》2008,(7):99-99
1948年12月的一天,李银桥和阎长林一起到毛泽东的办公室,向毛泽东汇报去济南一行的工作情况,毛泽东听后很满意,同时关切地问李银桥:"银桥啊,你去济南也算是进了趟大城市,没给小韩阿姨买些什么回来么?"  相似文献   
132.
面孔     
《南方人物周刊》2008,(26):12-13
聚光灯落马&复出过去十天,政商两界有不少重量级人物纷纷落马。据《财经》报道,"涌金系"又一主要人物刘刚涉案。刘刚是"涌金系"元老,也是该系旗下云南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和国金证券诸多运作的主要负  相似文献   
133.
朱红  李玲 《江汉考古》2003,(4):94-94
明梁庄王墓位于湖北省钟祥市长滩镇大洪村二组,墓主是明梁庄王朱瞻垍及其王妃魏氏。2001年4~5月,考古工作者对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文物50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的数量及精美程度是明亲王墓中未见的,金壶(见封面)和花丝金镶宝腰带(见封底)即为  相似文献   
134.
萧绎《金楼子》因流传散佚,虽经前人校补订正,众版本参照比勘时仍存在讹误。本文就《金楼子·兴王》的一些错讹举例定误,以希对《金楼子》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5.
《赵城金藏》卷首图作为金代的木刻版画插图,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学意义。以其卷首图为研究对象,通过查阅版画插图的相关书目、中国印刷史的期刊文献,结合同类型题材的图像对比、类比分析及推理等研究方法,探究其审美风格,提出卷首图具有“素朴”之美、“感伤”之美。通过分析卷首图中纯朴的木刻语言、繁简有致的画面构图、写实敦厚的人物造型,论证其具有“素朴”之美;通过探究卷首图中人物状态与画面氛围,并结合史料分析其故事情节,论证其具有“感伤”之美。本文旨在挖掘《赵城金藏》卷首图的美学意蕴,从而推进对此类版画插图的美学研究。  相似文献   
136.
徐婕 《文物天地》2023,(8):100-105
故宫博物院清宫旧藏填漆勾莲纹长桌运用了戗金与描漆相结合的髹饰工艺,并未发现填漆迹象,与其底账名称存在一定出入。通过对戗金及其相关工艺的历史脉络梳理,尤其是对明清戗金与填漆、描漆等工艺结合并用现象的阐述,我们对此长桌的纹饰、髹饰工艺、漆层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使用MA-XRF对长桌颜料元素的分布进行检测,并结合以往检测经验及观察,对其颜料进行推测,初步判断底髹为几种颜料调和而成的黄漆,清宫中称之为香色漆,大型漆制桌案类家具中以黄色底髹戗金彩漆为饰者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37.
本文通过对《赵城金藏》不同凡响的流传经过的综述,不但揭示了其本身所蕴含的重大的历史价值,更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从另一个角度阐述了《赵城金藏》被发现、被保护的历程所折射出来的中华民族为法忘躯、爱国护教的精神追求,体现着新时代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8.
正十世纪初,唐帝国苟延残喘,正统余威犹存,唬得一班强藩心痒难耐而不敢造次,最终,强盗出身的朱温灭唐自立,建立后梁。后梁命短,朱温不过是替后来的野心家开了道,却被继起的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指为乱臣贼子。直到宋朝,还有很多人不肯承认朱梁的正统地位。所谓"不承认",主要表现为不用后梁的年号纪年,不称呼朱温"梁太祖"。这是一种源自孔子作《春秋》的历史书写方式,通称"褒贬",或者"春秋笔法"——历史事实无法实现的正义,要在历  相似文献   
139.
140.
孙卫国 《安徽史学》2018,(2):19-28,118
《资治通鉴》与《资治通鉴纲目》,高丽末年先后传入朝鲜半岛,产生了深远影响。朝鲜王朝国王经筵、世子教育、科举考试中,《通鉴》与《纲目》都是重要的史书。朝鲜世宗国王想法从明朝求书,刊印《通鉴》与《纲目》,组织文臣编纂《资治通鉴训义》与《资治通鉴纲目训义》,充分显示他对二书的重视。他熟知《通鉴》故事,日常政事中,经常引用,以为资政之策。《通鉴》与《纲目》对朝鲜的影响,既是朝鲜政治与史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中朝史学交流的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