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张爱斌 《江淮文史》2006,(4):149-154
年近九旬的方志平女士,是一位心慈面善、精神矍铄的教育家。她外中和而内刚介,修养得力于儒教而操守近墨家,旧学根底深湛且锐意创新学。尤其她那一腔拳拳爱国热忱和报国之情,更是令人敬佩。她在台湾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寒来暑往,凝炼成一个坚不可摧的爱国情结。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她就竭力要求回乡探亲祭祖,面对台湾当局的“三不政策”,她大声疾呼:“我的根在大陆,在安徽,在安庆,在桐城派的故乡桐城。方苞是我的先祖,我要回乡祭祖访亲,天经地义!”她道出了广大台湾同胞的心声,影响深远,一时传为美谈。出身桐城世家方志平女士祖籍安徽桐城,是桐城…  相似文献   
72.
孙中山是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名文,字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广东省香山(现更名为中山市)。本文介绍了孙中山和组建中国第一支空军队伍的杨仙逸的革命情谊。谨以此文纪念中山先生诞生140周年。  相似文献   
73.
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心态剖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戊戌政变后,慈禧心中的“仇洋”情结不断膨胀,终于完全外化为其思想主流,并在一段时间内支配着她的行动。她一手导演的“宣战”闹剧,实质上是“己亥建储”的继续,是她在极度膨胀的权力欲望的驱使下、为实现“废立”而设计的“短、平、快”战术。慈禧于“宣战”五天后表示:由于义和团在京城“蔓延已遍”。“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其实清廷利用义和团、对外主战的内外政策并无实质性的改变。北京失陷后、她立即撕下虚伪的面具,把“肇祸”的责任全部推给义和团。同时把“纵容拳匪,启衅友邦”的责任推给了“首祸王大臣”。  相似文献   
74.
李洪财 《文献》2023,(1):30-43
文章以汉简中的“重文号”为对象,主要讨论两方面问题。一是重文号的特殊写法和释录整理问题。总结了汉简中重文号的草写形式,并指出前人因未注意重文号草写特点造成的释读错误。二是讨论与重文号同形但并不表示重文的特殊符号解读问题,指出汉简中有些特殊的“重文号”实际表示停顿、强调、合文、删除等作用。通过归纳总结,不仅指出原整理者的释文问题,也对出土文献中的符号使用与表义有了新的认识,有利于今后的文献解读和利用。  相似文献   
75.
程涛 《历史地理研究》2021,41(3):125-137
宋代刺配刑泛滥,导致触法流配者大为增加。为避免因配隶人群大量聚集而导致的社会治安乱局,宋廷一方面施行诸路间相互移配、散配的政策,另一方面格于军政形势及祖制,将配隶地域逐步由京畿地区向南方远路转移。步入南宋,由于疆域的蹙缩及政治地理格局的剧变,流配地域在进一步南移中逐渐集中于五岭地域的远恶州军,而大量的逃亡配军刑徒与盐寇、峒寇相纠合,加剧了该区域及近邻州军的动乱,成为终宋之世都未能解决的地方军政难题。  相似文献   
76.
从学术史来看,经与史是宋代《左传》学研究最重要的二重路径。在宋代经学疑经思潮背景下,学者们对《左传》作者的身份及形成时代提出了怀疑;对杜注为代表的解《左传》之“例”,特别是其中的“从赴告”说之牵强提出批评;对《左传》中不符合义理之处进行批评与改造。经学上的怀疑与批评降低了《左传》的经学地位,从而使其史学特性受到重视,一些学者把《左传》当作史书来看待,肯定其作为编年体的典范对宋代编年体史书编纂产生的重要影响;对《左传》进行史学改编,促进了宋代历史编纂学的发展;重视《左传》蕴含的史料价值,据此对春秋历史发展大势以及制度沿革作出考察。宋代经学上对《左传》学旧说的怀疑与批评,为人们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此同时,伴随着《左传》经学地位的“降格”,其史学价值则得到了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77.
本文主要通过对民初史学界语境的考察,论证“古文新证”为王国维1925年清华国学院讲义的标题及其本意。并由《古文新证》分析王国维与民初史学界的关系,进而理出民初学者治学方法和态度的差异及其隐含的共有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8.
北伐前后史学研究中曾出现“史料的广泛扩充”与“不看二十四史”这两种倾向并存的诡论现象 ,本文即以这一长期为学界忽视的现象为中心 ,探索当时新旧史学见解歧异之所在 ,特别注意考察这一现象与疑古倾向、“二重证据法”的关联。当时新派学者刻意扬弃正统而注重异端 ,形成一种从边缘重写历史的倾向 ;他们为进入世界学术之林 (即“预流”)并与西方争胜 ,而更多关注西方汉学家重视的研究领域和材料 ;这些因素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学者的史料观 ,既极大地扩充了史料 ,也导致轻视常见文献的取向 ,影响相当广远  相似文献   
79.
一副优美的山水画,在不同的人心中会建立起别样的风景,但山水所传达的意境往往更加深奥。笔与墨是中国山水画用于描绘自然万物风景的主要方式----自然界虽不存在笔墨。正由于自然界不存在,笔与墨才有了充分的自由。本文尝试通过内部结构之逸境与超脱;意象化的山水空间之观看者与山水画、场景中的山水等方面,从无限的自由之后,发现山水画更多的角色与意境。  相似文献   
80.
曹玉柱 《神州》2014,(6):205-205
中国画走的是一条独特、异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之路,是我国的精粹,这是我国文化背景所决定的。本文主要对中国画的山水情结进行了探讨,从正确处理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充分体现山水空间观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山水空间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