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231.
《江汉考古》2021,(4):71-80
湖南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的文化归属和来源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来,伴随多个重要遗址的发掘,炭河里文化的面貌逐渐清晰,其分布范围与集中出土青铜器的沩水流域重合,成为解决该问题的关键。本文从辨析炭河里文化的青铜器出发,发现湖南及其邻近地区出土的晚商至西周时期青铜器,实际上属于两种年代相继、特征不同的青铜器群,进而具体分析了各器群的文化内涵及其反映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32.
陈翔 《江汉考古》2020,(1):81-87
西司马墓地中部偏西的82座墓葬,从出土器物、葬制葬俗来看,年代应为西周早期,最早可到武王时期,最晚不出成王时期,墓主应是殷遗民。其中西向墓和南向墓应分属两族,二者在墓葬形态和财富上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西司马殷遗民墓地很可能就是武王时期迁徙殷遗民政策的结果。  相似文献   
233.
丁大涛 《中原文物》2020,(4):101-112
海岱地区的西周青铜鼎发现较多。本文通过类型学分析,将海岱地区青铜鼎分为商代末期至西周早期偏早阶段、西周早期偏晚阶段至西周中期、西周晚期至春秋初期三个时期,不同时期的青铜鼎又有形制和分布区域的差别。西周时期海岱地区青铜鼎的发展和流变格局,经历了一个从与中原周文化趋同到相异的过程,同时也是殷商文化消退和复归的过程,并可看作是西周时期海岱地区政治文化格局变迁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234.
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以来,重视武备和积极御边始终是传统政治中的主流意识,至宋代则发生明显转变。在崇文抑武统治方针的推动下,宋代统治集团逐渐形成以和止战的应对边患的策略,在精神上对边防战争产生了怀疑和抵触。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既与宋代统治者推行的路线方针有关,也与当时复杂的社会背景有着深刻关联。宋代主流意识支配下的战争观成为宋朝时代特征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35.
论白金宝二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肇源县白金宝遗址第二期遗存,在房址、灰坑及出土遗物类型方面,均表现出自身的特点.尤其是高领鼓腹鬲、绳纹和几何篦纹等新文化因素的出现,使其器物组合反映的文化面貌既区别于此前的小拉哈文化,又不同于学术界已熟知的白金宝文化.鉴于对这类遗存空间分布的了解和时间上、下限的把握,本文提出按白金宝遗址各期文化堆积形成时序,命名为"白金宝二期文化".将这类遗存确立为一种独立的考古学文化,不仅考虑到其自身的文化特征,同时也比照了周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编年与序列.从连接小拉哈与白金宝文化之间承上启下的发展进程来看,白金宝二期文化具有过渡文化的属性.所以这一文化的识别与认定,对松嫩平原青铜文化序列的建立和谱系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36.
商文化墓葬的二层台上有放置动物腿骨的现象。本文结合晚商墓葬制度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了考察。发现同一墓组或分族的墓葬二层台放置的动物腿骨的种类具有一致性,这或是血缘关系或族在商代社会生活中发挥较大作用的体现;二层台有动物腿骨的墓葬在其所在墓组的同时期墓葬中规模较大,二层台所置动物腿骨种类多少和墓葬的等级没有必然的关系。二层台放置动物腿骨的现象与文献记载的周代"奠竁"礼有相似的地方,但也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37.
试论江西万年文化的年代、分期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年文化是分布在赣东北和赣东地区,在当地史前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它与分布在赣西和赣北地区以商文化为底蕴的吴城文化时代相当,分布地域毗邻,但文化内涵差距甚大;又与分布在闽北、浙南和苏南地区的文化保持着较密切的关系,成为不受以分裆鬲、假腹豆和深腹盆为代表的商文化影响的区域;同时,宁镇地区的带把器、带鋬器在万年文化中也很流行。但是,由于发掘的限制,对于万年文化的认识还很不足,尤其是对于其年代和分期问题还不清晰。搞清万年文化的年代和分期无疑对于周边文化的认识和文化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38.
晚商时期商文化东进通道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商时期商文化进入海岱地区至少通过两条通道,其一由古黄河、古济水、古泗水沟通中原与海岱进而连通至江淮中下游地区,可称为水路.另一通道大体是商末征人方路线.通道主要功用很可能是为了控制鲁北的海盐及保障长江下游地区的铜锡原料的北运.  相似文献   
239.
本文对安阳鄣邓遗址出土先商时期动物骨骼及骨制品进行鉴定与分类,解析该遗址动物资源的获取与利用.结果表明当时人们主要以猪、牛、羊等家畜为肉食消费对象,捕获的野生动物所占比例甚少.利用牛、羊、猪的四肢骨和肋骨制作镞、针、匕、凿、锥、簪、铲等骨器,取牛、猪的肩胛骨加工成卜骨.  相似文献   
240.
由考古学文化分析可知,先商文化的主要来源当是晋中地区的龙山文化,结合相关文献资料,这应与上甲微借师河伯伐有易氏有关.在文化面貌上,由于晋中地区的龙山文化和晋南地区的陶寺文化存在明显的一致性,而这种文化面貌在陶寺文化中自成序列,因此可视为陶寺文化大举影响晋中地区龙山文化的结果,而这一文化现象正与文献记载的商始祖契始居晋南相符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