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4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81.
正南京出版社最新推出的少儿图文读物《美绘美读儿童经典》丛书第2辑(共8本)正在各大书店热销。分别是:《海底两万里》、《苦儿流浪记》、《巨人传》、《汤姆叔叔的小屋》、《汤姆·索亚历险记》、《童年》、《环游地球八十天》、《小王子》。《美绘美读儿童经典》收录了多部在世界文学史上颇具影响并脍炙人口的儿童经典名著,书中故事构思巧妙,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语言通俗流畅,文字优美。经过重新编译,更加适合少年儿童阅读:加注拼音有利于提高少儿的独立阅  相似文献   
382.
依据慧琳《一切经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往五天竺国传》题名,是学术史上一大功绩,学界多将此首定之功归于罗振玉.本文认为敦煌本《慧超传》的题名首定者并非罗振玉,而是伯希和.本文回顾了伯希和研究慧琳《音义》及其中所记《慧超传》之经历,认为伯希和于1904年上半年发表的《8世纪末从中国入印度的两条线路》一文,显示他已熟知慧琳《音义》中所记《慧超传》的85个词汇.当伯希和于1908年3月23日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里第一次翻阅《慧超传》残卷时,当场确定了其内容.当伯希和于1909年9月在北京接待罗振玉等中国学者时,曾展示敦煌本《慧超传》残卷,并透露其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慧超传》的结果.罗振玉《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莫高窟石室秘录》两文中,均承认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系由伯希和根据慧琳《音义》确定.但罗振玉等编《敦煌石室遗书》中,在谈论敦煌本《慧超传》定名问题时,已不再提及伯希和之名.此后,学界一直误以为罗振玉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本文认为,学术史研究应追本溯源,还原历史真相,尊重历史事实,确认伯希和是第一个依据慧琳《音义》确定敦煌本《慧超传》题名的学者.  相似文献   
383.
萧红故居     
《黑龙江史志》2012,(18):94-F0004
<正>萧红是中国30年代著名女作家,有代表作《呼兰河传》。萧红故居,坐落在呼兰县城南二道街204号,始建于1908年。萧红故居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中国三十年代著名女作家萧红的出生地,现辟为萧红纪念馆,1986年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故居为清末传统八旗式住宅,青砖青瓦,土木  相似文献   
384.
关于带不带毛泽东参加长征,长期以来只有一种"版本",即所谓的"主流观点"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从宗派主义出发,曾经想把毛泽东留在中央苏区,即不带毛泽东参加长征;只是在毛泽东的要求和周恩来的争取下,博古和李德才勉强同意毛泽东参加长  相似文献   
385.
张子昕传     
正吾乃一介草民,生性活泼开朗,不爱安静。好打球,以求远渡美国学习,成就一番大业,为中华民族添上浓厚一笔。吾家上下人丁六口,衣食无忧,家中一派和气。吾极爱篮球,逢吾午后休憩之时,屡梦吾身着16号球衣,驰骋于球场。梦醒之时,不由大喜,曰:"此梦甚得吾心,今必不累不归!"吾遂拿起球,跑出家门。直至天色已晚,方才兴尽而归。而每逢吾晚归之时,家父必严厉呵斥,吾乃极孝之人,对家父之言不得不听,此后则必提早  相似文献   
386.
杨博文 《纵横》2011,(10):16-20
前不久,笔者应全国侨联之邀,参与筹办《华侨与辛亥革命》图片展时专门翻阅了《辛亥武昌首义人物传》,发现其中有几位民革前辈的小传,于是就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民革前辈中是否还有其他人也亲历过武昌首义?带着这个问题,笔者请教了有关人士,结果令人兴奋。据不完全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有数十位亲历武昌首义者加入了民革组织。  相似文献   
387.
陈嘉琪 《民俗研究》2006,19(4):63-85
一、《黑暗传》的价值与定位《黑暗传》是一部保存着汉族的神话与历史,传唱于丧葬仪式的民间叙事长诗,大致流传于湖北省神农架林区附近,也就是古鄂西一带。这一部叙事长诗的流传,是在1980年代大陆田野采录风气盛行的时期,由地方文化工作者采录下来的。最先辑录于《神农架民间歌谣集》1之中,而后受到学界的关注,采录者胡崇峻先生通过陆续搜集,整理了其它的流传唱本,集结为《神农架〈黑暗传〉多种版本汇编》。  相似文献   
388.
袁子琳(1899-1979)名森,以字行,渠县清溪镇人,川东名师、书法家。如论及渠县人物,我首先想到的便是袁子琳先生。但去年上半年,当时渠县县志办公室特聘编审文兄从渠县来,言及将增修县志人物传一事,却道增补名单中无有袁子琳。我便说,此事大不可思议,在渠县,若论精于一艺而影响卓著之士,袁子琳在上一代人中,是无出其右的。袁老师兼长各体书法,而行书自成一家——可称“袁体”;  相似文献   
389.
地方志自古以来就重视人物的记载。所谓“树碑立传”,便有通过编写人物传的方式,来记载已故的重要历史人物功德或过失的意思。在新编地方志中,人物志所占比重较旧志绵薄(上届新方志,人物志部分占全志的百分之十左右),但不管怎样,人物传作为人物志里最重要的内容,也是写作难度较大、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和议论的部分,写好人物志对提高本届新方志品味,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90.
传拓技术是以纸墨为依托,使用特定工具将被传拓物体上的文字、图样、纹饰等内容拓印在纸上的一种传统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传拓技艺除了起到提取文献、保存资料的作用,在收藏、展示、教育等文化上的价值也逐渐彰显。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传拓技术的传承和发展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因此传拓技术应当以现代审美审视其内容创新,将传统技艺与现代风格相适应,将传统技艺与现代技术材料相融合,将传统技艺与更广泛更多元的社会领域相连接,满足群众的多层次文化需求,走现代创新转型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