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李朝 《中国土族》2011,(4):11-13
为挖掘和打造吐谷浑文化,本刊特发表青海民族大学教授李朝先生撰写的《吐谷浑——青海特色文化的标志》一文。在这篇文章中,李朝先生引用了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树轮实验室首席科学家、研究员邵雪梅博士在中央电视台九套专题片《树轮的秘密》中的介绍。他说,通过邵雪梅博士从都兰热水墓地考古现场获得的祁连圆柏的树轮纪年研究结果表明,热水一号墓地最后封土完工的时间应在公元600年。经过李朝教授谨慎推断,此墓的主人有可能为吐谷浑走向辉煌顶峰时的夸吕可汗。如果这一论断成立,则为今人研究吐谷浑文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仝涛先生发表于《考古学报》(2012.4)的《青海都兰热水一号大墓的形制、年代及墓主人身份探讨》,对热水一号大墓从形制与规格、年代、身份推断、古藏文文献关于吐谷浑邦国记载等方面进行了详尽考证,  相似文献   
13.
冉万里 《文博》2024,(1):57-64
本文参照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并结合犍陀罗地区出土化妆盘和黏土块上的装饰题材,认为都兰热水墓群所出银盘的装饰题材表现的是罗马神话中阿波罗与达芙妮的故事,其中的人物包括阿波罗、达芙妮、达芙妮之父河神佩涅斯以及达芙妮变成的月桂树。与此同时,将日本美秀美术馆收藏的吐蕃鎏金银盘作为辅助材料进行了简要论述,旨在探讨希腊罗马文化因素曾经丝绸之路青海道向中原地区传播的情况。在对都兰出土银盘装饰题材释读和分析的基础上,还对都兰银盘上的月桂树树叶样式与唐代月宫故事镜上的桂树纹样之间的联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攀登》2005,24(2):F002-F002
都兰,系蒙语“温暖”之意。它位于青海省中部、柴达木盆地的东南。全县总面积为5.3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拨3500米。属于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夏季短暂而凉爽是旅游、度假、避署的胜地。  相似文献   
15.
一石激起千层浪!都兰2018血渭一号大墓出土"外甥阿柴王之印(A—Za)"银印一颗。经全国多家高级学术机构、十多位顶级专家学者深入认证研判,得出权威结论:此印属唐代吐蕃治下吐谷浑王莫贺可汗所有。一号大墓应为吐谷浑族的墓葬,并说与古墓相关的其他问题"均迎刃而解"。我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古墓群有些许机缘,认为2018血渭一号大墓只是热水古墓群的一个节点,而与1983年血渭一号大墓有着内涵和外延上的直接关系。作为一名文史爱好者,我从1982年首次发表有关古墓的文章已历30年,其间提出过一些个人见解的文章,发表在省内外刊物上。现作一简要回顾,供研究古墓的专家学者及关心古墓群的人们参考。  相似文献   
16.
孟艳霞 《丝绸之路》2011,(19):23-24
在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东南缘,耸立着数千座古墓,它们依山面水,三五成群,在山顶,山腰及山梁与平地结合部形成“聚族而葬”的墓葬排列顺序。  相似文献   
17.
被列为2020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中出土了"外甥阿柴王之印(A—Za)",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该墓葬是草原王国吐谷浑的王陵。墓葬内的印玺是最有说服力的墓志铭,从而结束了十几年来学术界关于该墓葬主为吐蕃人还是吐谷浑人之争。这一考古新成果为地方史、民族史、边疆史、中西交通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为史学研究开辟了新的空间和领域。  相似文献   
18.
李磊 《丝绸之路》2014,(24):27-31
青海新出铜印“广纳戍印”可能出土于青海都兰北朝—隋时期墓葬。广纳当为南朝广纳县,故地在今四川省通江县附近。“戍”是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保卫边防而置于关隘的军事机构,广纳戍在广纳县境内。“广纳戍印”是南朝齐国印章,在青海发现当为传入品,传入时间最有可能是在南齐时期(490年或更早),即吐谷浑国第十二代王拾寅、十三代王易度侯或十四代王伏连筹在位期间。“广纳戍印”对研究南朝与吐谷浑的使节交往和交通提供了实物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